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桓容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7

分卷阅读247

    “家族啊。”

    在几个月前,桓容未必能体会这两个字在东晋的意义。如今有所体悟,却是以鲜血和人命为代价,难免有几分唏嘘。

    “带下去吧。”

    朱辅之子依旧在大骂,桓容却是意兴阑珊,摆摆手,立刻有健仆上前堵住他的嘴,将他和朱胤家人一起拖了下去。

    “贾舍人。”

    “仆在。”

    “后续之事交给你。”

    “诺!”

    “另外,明日开始考核甄选郡县职吏,劳烦你和孔玙了。”

    “明公放心。”贾秉拱手,随后笑道,“明公,仆字秉之。”

    桓容愣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点点头。

    “劳烦秉之。”

    “诺!”

    时间仓促,郡县的政务不能停摆,贾秉和钟琳一边忙着郡县职吏甄选,同时还要接手政事,都是忙得脚不沾地。

    贾秉的从弟和外弟一起帮忙,又从原有的县衙职吏中选出几人,总算能应付过去,不至于闹出乱子。

    看到几人在职房内熬油费火,桓容很有些不好意思。

    他还是想当然了。

    好汉还需三个帮。

    贾秉和钟琳再有才敢,一人能顶两三人,终究不是神仙,无法一肩担起一州政务。

    “人才啊。”桓容嘬了嘬牙花子。

    昨晚动手很爽快,今天就要面临这么大的缺口。要不是实在忙不过来,贾秉和钟琳未必会同意“公开考核甄选”之事。

    究其根本,这样的做法同魏晋选官制度背道而驰,稍有不慎,桓容就会成为“全天下”的靶子。

    历史上,科举制度出现在隋朝,却在唐朝以后才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一是因为隋朝持续的时间太短,想发展也没条件;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延续自魏晋时代的士族门阀压根不买账。

    之前都是品评选官,朝堂上下都是“自己人”。现下却要同寒门庶人同入考场,争一个官位,这不是开玩笑吗?

    对拐不过弯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侮辱!

    这个时代的士族子弟有多骄傲?

    最知名的例子: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潜不愿受蛮横的上峰辖制,直接挂印离去。五斗米是他的官俸,人家压根不稀罕。

    在此之前,桓容偶尔有出格之举,到底没有脱离整个世俗框架。在盐渎实施职吏考核,也是在旧有的体系之内。

    如今却要打破规则,绕开州郡大小中正直接考核选官,所冒的风险不可谓不大。

    然而,他想要在幽州立足,将政务军务牢牢握在手中,做到令行禁止,不为其他势力辖制,就必须冒这样的风险。

    “州中正出身吴姓,乃是朱胤的外舅。”

    换句话说,人家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自己刚抓了女婿,老丈人岂会给他好脸。不设法下绊子就不错了,推举官员?想都不要想。

    中正地位特殊,桓容不能轻易捉拿。

    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开他,自行考核选官。

    钟琳和贾秉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默许这个提议。但两人有言在先,此乃权宜之计,一旦郡县政务走上正轨,必不能再有类似举动。

    “明公立足未稳,行事需得谨慎。”

    “我知。”

    桓容不是不听劝的人。

    或许将来能将此项举措规为政令,在幽州全境实行,现下条件却不成熟,还是见好就收,试一试水便罢,不能真和整个世道作对。

    “选官之后就是征兵。”

    许超等人已随桓容入城,安置在原郡治所外的军营,每日随虎贲操练。

    考虑到淮南之事,桓容征兵的心思愈发迫切。计划是两千,如今五千都嫌少。只不过临淮人数有限,想要达成目标,估计要发动幽州全境的力量,这对他又是一个难题。

    当然,仅是凑足数目不难,难的是选出一支强军。

    有典魁许超等人在先,桓刺使的眼光不断拔高。不是肩宽背阔、饭以桶量的汉子,颇有几分看不上眼。

    饭量大会增加军需?

    无碍,反正他养得起。

    回到暂居的正室,桓容命婢仆留在室外,关好房门,取出朱辅的书信,手指轻轻擦过眉心红痣。

    一阵微光之后,两封一模一样的书信摆在面前。

    这是他的习惯。

    凡是经手的重要证物都会留底,以防出现变故。尤其这样能“揭发黑暗,挑拨离间”的书信,必定要保存原件。

    万一送信人被拦在途中,可以继续再送,总有一份能送到正主手中。

    “来人!”

    收好书信原件,桓容唤来秦璟留下的部曲,令其快马加鞭赶往寿春。

    “将陈郡太守的儿子带上,和此信一并送到袁真面前,切记速度要快。”

    万一袁真病情加重,等不到书信送到,或者是临淮消息泄露,朱辅打算提前动手,都不是他所乐见。

    “诺!”

    秦雷领命退下,将书信贴身收好,并着人将朱辅之子带来,捆结实后放上马背,当日即从盱眙出发,直奔寿春而去。

    与此同时,袁瑾派出的送信人已在途中,二者是否会当面遇上,尚且还是个未知数。

    私兵久久不撤开包围,盱眙城内的士族豪强开始服软。有人提出要见桓容,钱实不敢擅自做主,立即派人禀报。

    “要见我?”桓容冷哼一声,“我堂堂一州刺使,岂能是说见就见。”

    贾秉和钟琳正好来送文书,听到这句话,同时停住脚步。

    “明公之意?”

    “不见!”桓容大手一挥,“现下要见我,难保不会藏着心思。多困他们几日,待考核选官之事了结再说。”

    “诺!”

    健仆领命返回东城,贾秉不由得目露精光,钟琳更是眼中带笑,满面赞许。

    “明公已深谙驭人之道。”

    桓容没说话,胡乱的点点头。

    他不过是憋了一口气,想要彻底发泄一回,这两位的脑补和他可没半点关系。

    出言解释?

    不好意思,他还不傻。

    建康

    桓容请征州兵的上表抵达两日,寿春叛军之事的传言闹得纷纷扬扬。

    三省官员赞同幽州征兵,表书和拟好的官文送入台城,不承想被褚太后压了下来。

    有官员察觉不对,联想到此事背后的用意,禁不住一阵悚然。翌日早朝之上,再无一人提及幽州征兵之事。

    朝堂不提,不代表流言就会压下去。

    城中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纷纷,甚至出现“朝廷无能,不能弹压叛臣”之语。

    在这种情况下,南康公主三度入台城请见褚太后。

    之前两次都因太后身体微恙被拦,南康公主并未硬闯。这一次,无论宦者怎么说,南康公主理也不理,直接挥袖将人挡开,迈步走近殿内。

    临近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