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
反过来,如果丢了钱包的余歆是她这样的性格,没朋友也没人缘,也没有老师喜欢,那么丢了钱大家就会幸灾乐祸,说是余歆炫富、活该。 然而即便认识到这一切,林寻依然没有想过要去与同学们结交,她心里一直憋了口气,不可能与这些冤枉过她的人多说一句话。 直到毕业了,终于林寻松了一口气,后来再在街上遇到高中同学,她会第一时间将头转开,连打招呼都不愿意 再后来,听说余寒考上外埠的名牌大学,听说余寒和蒋延的姐姐开始交往,听说余歆一直在倒追蒋延,两人虽然不是男女朋友,但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 林寻没有过多关注这些,偶尔想起也是因为在校对书稿的时候,从一些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到类似的人设——天之骄子、郎才女貌。 耀眼夺目的,照在她这样的人身上,会觉得刺痛的,就像被太阳晒伤了皮肤一样。 …… 往事再次在眼前闪过,直到林寻打了个喷嚏,从过去的狼狈中醒过神。 她盯着镜子里有些麻木、苍白的脸,面无表情地拿起护肤品拍在脸上,然后摘下发箍放到一旁,再戴上框镜。这种死样子就是她的保护色,令她看上去无坚不摧。 她又看了看手指上已经愈合的伤口,不再贴创口贴,如今伤口结痂了。 林寻对着镜子呼了口气,准备再次投入工作。 可就在转身的同时,她的余光却瞄到方镜的镜面划过了一道光,就像是夏天的阳光落在湖面上,从上面掠过时发出的亮光。 林寻定住了,又看了回来。 镜面出现了波动,而她身后正对着洗手间门口的架子上,那台古董唱片机也开始作响。 依然是那首摇滚乐,她已经听了好几天了,但工作的时候不会听。 林寻的身体反应远比她的大脑更快,她的汗毛竖了起来,她的眼睛一直盯着镜面,直到里面出现那个男人。 第115章 chapter 04 卷五.共生 chapter 04 又是幻觉吗? 不,这次的画面和上次不同,镜子里的男人穿了衣服,是深灰色的t恤。 而且这一次林寻看清了男人的长相,他的眼神很锐利,他的鼻梁很挺拔,双手撑在两旁,眉目微敛,这样正对着,从视觉上来说他的耳朵上缘略高于眉毛。 他们不认识,如果认识,林寻一定会对他有印象。 几秒钟的对视,像是过了几分钟那么久,就在林寻准备做点什么的时候,“幻觉”开口了:“你是谁,我的唱片机为什么在你那里?” 唱片机? 林寻愣了下,遂转头看向对着浴室门口的架子,她侧身指着唱片机问:“你是原主人?那是我从网上淘回来的。” 男人眯了下眼睛,随即发出一声冷哼,很低、很沉:“别开玩笑了,我从来没有卖过它,它是被人偷了,你是给人销赃了。” 林寻再次傻眼,可她还来不及接话,镜子面就再次出现波动,很快男人就消失了。 林寻盯着镜子里同样睁大眼睛的自己好一会儿,终于转过身,快步走回到电脑桌前,找出网上的购买记录。 林寻点开对话窗口,写了这样一句:“请问我之前买的唱片机是你本人的吗?” 但是这句话并没有发出去,林寻的手指在回车键上徘徊着,犹豫再三,还是将窗口关掉。 这样问根本没有意义,就算唱片机是脏物,难道卖家会承认吗?也许卖家都不知道它的来源呢,可能都转过好几手了? 再说,刚才那一切可能只是幻觉,她不该这样找卖家发疯……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给林寻接下来的工作造成了一点困扰,她的进度明显被拖慢了,一时无法做到全神贯注,思绪总是时不时飘到这件事情上。 下午对方催促了几次,林寻没有按时交稿,晚上还加了个班,一直忙到凌晨。 等到林寻离开电脑桌已经手软脚软、前胸贴后背了,她从冰箱里翻出一些食材,又从柜橱里拿出方便面,煮了一大锅,听着摇滚乐刷着手机,不知不觉全都吃了。 住在“鬼城”的好处就是,不管在家里做什么都不会扰民。 唱片是赠品,据卖家说是和唱片机一起拿去寄卖的。 林寻听着那几首摇滚歌曲,吃饱了便将碗筷放在小桌子上,自己则瘫在懒人沙发上迟迟不想去刷碗。 现在这样的生活她很满意,不用与人交流,也不会被打搅,这样就可以避免99%的冲突。所有人类冲突都是因为社交产生的,只要不社交就不会有。 林寻眯着眼睛,有些犯困,裹着夏季薄毯有些昏昏欲睡,半梦半醒间还在想,待会儿还是要爬起来回床上去睡。 大概是这几天的工作实在太多,林寻连睡觉都会梦到自己校对稿子的内容。 今天催交稿的是一本中篇小说稿,原本是连载在科幻杂志上的,最近要出版了需要重新修稿校对。 里面提到平行世界的概念,故事讲的是一场人类人性实验:将同一个人放在不同的“囚笼”里,即平行世界,给这个人构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二十年间时刻记录着这个人的情绪波动,定期做心理测试和性格测试,监控着这个人遇到突发事件所做出的反应和选择,再进行全方位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故事。有人说,永远不要去试探人性的深度,那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它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绝对的答案,只是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件事,人的性格是可以被塑造出来的,即便两个实验品在出发点是完全一样的样品,只要给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二十年以后他们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人——不只是性格,还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林寻做梦时还在脑补,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平行世界,那么在其他世界里的自己会是什么样,有着什么样的经历,遇到过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和她一样这么孤僻、冷漠,厌恶社交? 人为什么要社交呢? 社交给她带来的都是负面的东西,有纷争,有冲突,有矛盾,有压力,还有不必要存在的烦恼和焦虑。 她从没有从社交中获得正向的东西,她真的不懂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交朋友。 当然她知道,她有一些自我厌弃的心理,她很有自知之明。 她看到这样的自己,都觉得不喜欢,别人不喜欢她也很正常。不要说别人了,就是母亲许南语都不喜欢她,她能感觉到。 当班里同学冤枉她的时候,她母亲的第一反应时问她有没有偷东西,而不是信任。那件事之后她总是忍不住想,到底在许南语眼里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有余歆。 她又一次梦到了余歆,只要想起高中时期的至暗时刻,余歆的影子总会跳出来,而且是以正向的阳光的模样,余歆就是积极阳光的代名词。 但有一件事林寻很清楚,那就是她不喜欢余歆,她说不清楚那不喜欢的成分包含了什么,可能有嫉妒,可能有愤怒,可能有不甘心,也可能有一点“凭什么”之类的想法。 这种强烈且清晰的感受,曾经令林寻感到一丝痛苦,因为她发现自己是个阴暗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判断标准很简单:如果有机会和余歆互换灵魂,她愿意吗?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而且不需要犹豫。 不喜欢余歆,却愿意成为余歆,拿到余歆拥有的一切。这说明什么? 当林寻想到背后的深意时,她知道自己就是个是生活在阴影中,瞪视着阳光的小丑,渴望阳光,却又讨厌阳光。 不过这已经是前些年的想法了,现在的林寻已经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她甚至会对自己说,为什么我要积极阳光呢,为什么我就不能阴暗地生长呢?这就是我。强行装阳光是痛苦的、委屈的,而且我都已经选择躲起来生活了,我没有伤害任何人。 喜欢积极阳光的人,是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偏偏她不是这样的人,她也不需要大多数人的喜欢和审美认可。 如果……如果这世界上有另外一个林寻,她就生活在阳光之下,那该是什么样? 美丽的、开朗的、无忧无虑的,就像另一个余歆吗? 最主要的是,她会有几个好朋友、发小,会有关心她的父母长辈吗?她会因此体验到互相关心,心里装着一些牵挂的人,并被他人牵挂的滋味儿吗? 当然,那些人并不需要是好人,更不需要完美。遇到开心的事、难过的事,想起对方,与对方分享、吐槽,这就够了。 但这样的感觉她一次都没有体验过,就连对在住院的母亲许南语都没有牵挂。或许母亲也没有牵挂过她,毕竟母亲嘴里念叨的永远是她的生父。 这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和光怪陆离的梦境,令林寻一直无法沉睡,始终处在似醒非醒的状态下,她甚至偶尔会睁开眼,却什么都看不清,只睁开一下就闭上。 唱片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片刻后又再次响起,声音有些卡顿,并不流畅,还有“沙沙”的声音。 林寻本就睡得不安稳,没多会儿就被这种“沙沙”声吵醒。 屋里黑压压的,只在懒人沙发旁边亮着一盏小夜灯。 灯光落在地上,照出灯架的影子,林寻从沙发上爬起来,看着落在地上的自己头发蓬乱的影子,又看向那个发出古怪声音的唱片机,终于走向它。 林寻先是在机器上敲了两下,“沙沙”声消失了,连歌声也消失了,机器缓慢地停下来,像是寿终正寝似的。 林寻不会修理唱片机,就站在那里盯着它看了几秒,最终还是将唱片取了下来,然后将旁边的灯打开,又将机器翻过来,四处查找坏掉的地方。 林寻观察了一会儿,四处摸索,而后找到工具箱,试图将底部的盖子打开,想着先拍一张内部的结构图,明天在网上找一个会修理唱片机的店家,将图片发过去看看。 然而,就在盖子开启的那一刻,却从里面“哗啦啦”掉出来一叠东西。 那些东西有的吊在架子上,有的掉在地上,再定睛一看,有些是卡片,有些是照片。 林寻双手扶着唱片机,看着它们散落一地,有些诧异。 她很快就将唱片机放好,将地上的照片捡起来,再和架子上的集中到一起,开始一一翻看。 这样的进展说起来真是既奇妙又诡异。 林寻就着光线,不仅看到一些颇有年代感的小卡片,还有几张男生的照片。而且这个男生还有点眼熟…… 他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对着镜头没有笑容,站姿有点酷,眼神有点冷,还带了攻击性。 他双手插在夹克口袋里,站得并不笔直,像是故意叉着腿站,但即便这样也能看出来他个子很高,身材精瘦,头发剃得有点短,看上去清爽且犀利。 至于眼熟的原因……林寻不由得生出一阵鸡皮疙瘩,她盯着照片,下意识双手环抱住身体,真是越看越觉得像是镜子里那个男人,只不过照片里的更少年。 不是吧,她的幻觉发展得这么快吗?它都会自圆其说、剧情自洽了吗?这故事感都连上了,就像是电视剧,还将镜子里和唱片机里的证据挂上钩。 怎么办,她要不要将照片拍下来,找个人问问看,看对方有没有看到照片,在这些照片里见到了什么,是否与她看到的一致? 然而这样的想法刚生出来,林寻就无声地叹了口气:她没有朋友,问谁呢? 就这样静默了片刻,直到林寻又想起镜子里男人的话,于是她拿出手机将照片拍下来,并给卖唱片的卖家留言:“我在唱片机里发现了这些照片,请问这是你的东西吗?” 唱片机的卖家是在第二天的中午才回复的,只有这样一句:“不是我的,应该是唱片机原主人的。你自行处理吧。” 原主人。 林寻见卖家在线,继续追问:“请问你认识原主人吗?” 卖家的回复很有意思:“不认识本人,但我知道他。他当时在我们这里很出名,我和他是校友。” 林寻还记得卖家的发货城市,那也是个小地方。 也就是说,照片里的男人是个当地的名人。 林寻犹豫了几秒,这样问道:“那他现在在哪儿,你能找到他吗?” 片刻后,卖家回复道:“联系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