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在线阅读 - 第103节

第103节

    老裴相也笑:“有时候,前朝后宫也没什么分别。但以色侍人终究不如文武傍身来的长久,所以……我也是女人啊,总是希望女人能站到人前来。至于人后的位置,如果不能消失,就只能盼着距离自己越远越好。”

    阿四嘟囔:“你们都是这样,无论是孟妈妈、柳娘还是你,都一样。每次要和我分别,就要说一些嘱托的话。”她又不傻,好好的一个女人,难道还会被勾进男人堆里去吗?

    “四娘很好,只是我们这些老人的一点杞人忧天。”老裴相笑道,“秋天要过去了。”

    生机勃勃的少年是无法和老人共情的,老裴相的忧虑,来自近乎天差地别的幼年所见和成人见闻,她跨越了数千年的屏障,成为一国宰相。

    但年轻一代,未必还能深刻认识到可怖的隔阂。而倒退,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如第一天来到农庄那样,老裴相亲自把阿四送回太极宫,与皇帝交谈两句才离开。阿四也像往常回家一样,好好地休息了一旬,才开始琢磨接下来的计划。

    闲着是不可能闲着的,与其等师长突如其来的关怀,不如自己先做好决定。

    不出所料,皇帝与孩子闲聊两句,就让女儿再去刑部跟着孟予。阿四早起跟在刑部官吏的身后进入官署,满脸都是突然上班的不情愿。

    天上的云比人要自由,无忧无虑地飘动,下辈子得坚定地做一朵云才行。

    老裴相就这样突然地从阿四的生活中消失了,阿四也问过裴道,裴道说:“大母回族地选了一座山,好像是打算开学院。她年轻时,就是想做个教书先生,现在也算是初心未改。”

    “一整座山?”阿四颇为疑惑,“开山立学是很好,但在弘文馆裴先生也是教书,有什么不同吗?”

    裴道不好意思地扫视周围,低下头小声说:“大母觉得贵族子男多有傲气,不服管教者众。弘文馆多以宰相为师傅,才镇得住场,所学只是经、史、书法。不如凭借声名在外另收学生,更添功德。也更有做先生的感觉。”

    “傲气?哪个有傲气?”阿四第一时间反思,“满学馆出身最贵就是我……”难道是她怠惰的心思,已经透过表象,传染给同窗学生,并且为众人所知了?

    弘文馆非宰辅子孙不得入、一家不得两荫,入仕便捷又起点高,是权贵趋之若鹜的所在。如果说科举给了平民百姓出头的希望,那么开设的各等级学馆就是权力的世代相承。

    宰相的孩子读宰相教学的弘文馆、崇文馆,高官的孩子读国子学、太学,直到四门学与其他专门的如律学、书学、算学,才开始对庶民开放。

    裴道哭笑不得:“怎么会是四娘。有四娘在,我们那一室是最安稳的。”

    “这样看来的话,既然老裴相能活到七十多再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那道娘也是一样的,等我们都老了,就可以离开鼎都四处跑了。到时候道娘就能自由自在地在外面看山看水,我就天天窝在屋子里睡觉。”阿四给伴读画饼。

    裴道读过画饼充饥的故事,并不吃空饼:“七十岁啊,七十古来稀,能有多少人活到七十岁呢。我们现在连十七岁都没有。”

    刺骨的寒风吹过冻土,阿四站在太极殿内悄悄跺脚缓解寒冷带来的僵硬。

    小时候觉得有趣又盛大的仪式,十几年看下来,也习惯了。即使知道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但阿四还是很想滚回温暖的被窝。

    真可惜,十三岁的人已经不能算小孩子了。

    正月十五的夜宴,闵玄璧受邀列席,以未来太子赞德的身份。

    他今后的生活,大约就如“赞德”这个称谓一样,陈列在东宫,成为太子圣德的一部分。

    原本就消瘦的人,回家半载,已然形销骨立,华服珠宝没能衬托出闵玄璧的光彩,反而让他脂粉也这盖不住的苍白面色更加显眼。

    酒过三巡,闵玄璧举杯,微笑走向阿四。

    毕竟有个伴读的名头在,阿四没有推拒,满饮一杯后寒暄道:“听说府上数月前出了些事,你是为此生病了?脸色这么难看。”

    闵玄璧闻言,苦笑摸脸:“是么?家中旧人说,我生父有一张十分出众的面容,而我远不及他。蒲柳之人,连胭脂水粉也装饰不住。”

    闵玄璧打小一副药罐子模样,餐饭吃得少,脸也比同龄人稚嫩。盛装打扮下,如同孩子穿了大人衣裳,非常违和。

    阿四乐了:“长姊非是以貌取人之人,定会善待与你的,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面对阿四的好心劝解,闵玄璧听完却是脸色灰暗:“我……我之前送给四娘的一枝……”

    阿四面上的笑容即刻淡淡:“长姊素来友爱姊妹,我也素来敬服长姊。从前小郎爱养花赠人,看在那是太极宫的花,我以为却之不恭,都收下了。而东宫的花,只有长姊指明说送我的,我才会收下,绝不会擅自去取。”

    闵玄璧握杯的手颤抖,嘴唇微张,泫然欲泣。跟随在阿四身后的宫人听出暗潮涌动,连忙上前扶住闵玄璧,预备隔开二人,带着闵玄璧下去休息。

    闵玄璧却不愿意放弃,还想再说:“四娘……”

    阿四是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却不希望再在鼎都沸腾的水下添一把火,亲自用酒壶添满闵玄璧的酒杯,轻声说:“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起的心思,也不在乎。有一点我要和你说清楚,我从第一次见面就很讨厌你,但你一直以来好像也没走错什么。我劝你安分守己,不要伤了我和长姊的情分,免得令我见你再生厌。”

    宫人在阿四的注视下扶稳闵玄璧的手臂。

    阿四抬头笑道:“你我也是一起长大的情分,如今你得了好归宿,将来我也要叫你一声阿兄。如此深切的缘分,且共饮一杯吧。”

    闵玄璧被宫人强行按下一杯酒,脸颊生晕。宫人哄劝:“小郎君醉了,往偏殿歇息片刻吧。”硬是将人带走了。

    “真没意思啊。”阿四百无聊赖地丢开酒杯,向姬宴平抱怨,“他怎么和瞎了似的,我看他十几年都不顺眼,居然还往我面前凑。”

    姬宴平笑得拍腿,阿四的乐子她是百看不厌:“我早就看出来了,阖宫上下看不出来的才是少数吧。”

    “真奇怪,他就喜欢往讨厌他的人面前凑?”

    姬宴平但笑不语。

    大约是,阿四这个讨厌闵玄璧的人,在闵玄璧看来是宫里唯一一个关照过他的人吧,即便阿四并不记得。

    第173章

    没人会为一个外姓人的爱慕来责怪阿四, 也没人会好心帮闵玄璧传递浅薄的感情。

    太极宫里的宫人绝不会为一个病弱的公子,打搅阿四的清静,自然的, 阿四也对闵玄璧这些年的生活全然无知。

    一个被服侍着的公子, 既不受累,又不受苦, 甚至不像阿四要被师傅们追在身后按着习文习武, 自从谢有容死了, 宫内根本没人认真管教闵玄璧。

    而担任了半个师傅的养花学士, 只有满身的从心所欲,若非如此, 他也不会背靠宰相亲娘, 人到中年仅仅一个养花学士了。

    阿四不懂姬宴平笑得前仰后合的原因, 但不妨碍她敏锐地感觉到其中的微妙,她三两步远离姬宴平,自顾自去逗弄小长庚玩儿。

    不知不觉, 长庚都已经五岁,哒哒地四处跑,后头的乳母小心跟着。

    小孩子喜欢和大孩子一块儿玩, 因此长寿长庚时常混在一处耍玩,两人也爱与阿四说话, 大概是阿四是最小的姨母的缘故。

    长庚的口齿伶俐非常,也相当爱凑热闹:“阿四姨,我刚才偷偷跟着人去看了,那个姓闵的在偏殿哭呢。”

    太极宫里, 是不能无缘无故当着人面哭的。尤其是宫里的男人,全都是皇帝的后宫之人, 更是不许露出半点难看脸色。长庚长到这么大,确实没怎么见人流泪过。

    长寿大两岁,自认为明白的事情更多:“男人的事是很难弄明白的,他们就是这样子的,爱哭又易怒。我在家里见过很多男人偷偷哭,没什么好奇怪的。”

    端王府里有很多男人爱哭……一点儿也不出阿四的意料。长寿出生后,玉照修身养性了好长一段时日,奈何本性难移,好色之心死不悔改。以玉照喜新厌旧的速度,就是有人哭瞎了眼睛,阿四也不觉得奇怪:“见到就见到了,不要去搭理。”

    家中的女人们虽然谈起女男之间的事情并不避讳孩子们,只是不许男人与孩子多说话,怕听胡乱的诉苦多了,转移孩子性情。

    阿四小时候也是这样,谢有容性情最阴沉的时日,乳母宫人都是围着她哄,不许去立政殿耍玩的。不然也不会直到谢有容死去,阿四才晓得他是郁症。

    随时间流逝,阿四心底对谢有容的那点同情和惋惜都淡去了,站在长寿长庚长辈的角度,越发能理解当时大人们的决定。男人发起疯来,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像谢有容那样自焚自毁的还好,要是出手伤人可怎么办。

    “我知道了。”长庚点头。

    长寿就牵着长庚的手语重心长地解释:“男人是很奇怪的,脑子经常简单得让人没法儿理解,说的话经常颠三倒四的,你搭理也没用,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很有经验的口气。

    长庚又懵懂地点头:“嗯,宫里的我都没搭理。”

    站在一边围观俩小姪子说话的阿四摸着下巴思量,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好像有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但是,玉照家的王孺人坐在后面都含笑听着不反驳,那这样教导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年仅十三的小姨并不适合细细思量小辈的教育问题,阿四迅速抛开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念头,转头和姬宴平说起卫国公府上的事来。当时她在农庄有听到姬宴平派人去打理的风声,却不知内情,今日趁着人都在,自然要问个清楚明白。

    姬宴平笑答:“卫国公府上能有什么事,就是些老家人不安分罢了。我让人清扫了一批,换上了新人,清清静静地过日子。就连闵小郎身边的人,我也换了,让曾家挑了人来,趁着他年纪不大,应当能养出个模样来。”

    曾家?

    阿四眨眨眼:“看来阿姊对曾孺人很满意?”

    “毕竟是家传渊源的母系族,做起事来确实与其他人不一样,家里的孩子也养得好。”姬宴平将府里曾小郎的事情挑着说了,夸赞道,“要是我阿娘的曾驸马还活着,想来也会是个不错的人。现在我是真信了,或许我和曾家真有两分亲缘。”

    “这么好?连阿姊都这样地夸奖。”阿四有些不信。

    现在各家王府都有了合适的男孺人作为贤内助,这和阿四最开始设想不同,她还以为姬宴平这辈子不可能容忍男人整日腻在自己身边。

    阿四把心里话和姬宴平说了,又引来姬宴平的笑:“我什么时候厌恶男人被你看见了?我一直都觉得身边养着些男人是很必要的。都是女人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又不能掐死,好好养着,安分守己的也是个好摆件。有些能干又忠心的,我当然也会喜欢。”

    说得和屋子里的玩物似的,总归听着半点儿不像是在说人。

    阿四摇摇头:“我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闵小郎的心思到底是何时何地起的?希望别多生事端。”

    姬宴平立刻听出了妹妹的未尽之言,道:“你就是太把他当人了。至于其他的,东宫从前放了那么多的男人,依旧如同铁桶一般,多了个闵小郎也不差。话说回来,你今年十三岁了,真该开始了解一些房中事了。”说着,就吩咐侍从要把精挑细选的礼物送到丹阳阁去。

    不用猜,阿四都知道“礼物”肯定是人,她还记得姬宴平就是在十三岁左右收到了皇帝赠送的“礼物”。这个年纪正是对性事好奇的时候,与其让孩子们因好奇心胡来,不如指派人将其中事情说清道明,免得出意外。

    “阿姊送的总是好的。”阿四自认为不需要,但也没拒绝。即使推拒了姬宴平的好意,等到七月生日,皇帝照样是要送的。

    二月的春日宴,阿四作为临近成年的皇子逐渐走入百官视野,不少人恍然,原来四皇子已经是十二岁。

    这一年,原刑部尚书致仕,孟予从刑部侍郎升任尚书,入政事堂。

    阿四的位置从农庄的小院,再次回到孟予手边的桌案,心境上已经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再看从前无数举而不究的案件,她不再那么困惑且不平了。

    这些律法判决,很多时候不为正义,而为稳定。

    正如阿四在农庄时面对农人偶尔的小偷小摸和争执,大多时候以息事宁人为主,其中有对农人贫困的同情,也因为她明白很多的事是没办法追究的。

    甲农人踩死了一块乙农人的地,阿四不可能允许乙再踩回去,因为这些土地非但属于农人,更是属于农庄、属于阿四的。天下的妾臣百姓也是如此,在正义之外,理所当然的,皇帝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选项。

    至于白纸黑字的律法,人是活的,法律却是死物。

    阿四已接近成人的身高,同席而坐,若不认真观察面容,大致模样举止与成人无异了。走进刑部的官署,阿四明显感觉到官吏对待自己比较往日恭敬数倍,不再有说笑的举动。

    孟予下朝进入衙署,刚坐下就给阿四分派了一桩案子:“这是滑州司马吴薇以渤海乌氏孙为养孙改其姓为吴案,你先看着,思量如何下决断。”

    断案一向是大理寺的事,刑部的案例多是旧日的卷宗,难得有个新鲜案落在阿四手里。阿四第一反应就是怀疑:“里头有诈不成?怎么好端端的,一桩小案子到我们这儿了。”

    孟予笑:“正是大理寺不能决断,所以搁置了。今日送到陛下手中,陛下又丢到我们这儿来了。”

    阿四粗略通读一遍,滑州司马吴薇是家中独子,早年丧夫,因才学显于人前而受太上皇召用,当今皇帝登基后调至滑州为司马。吴薇只有一女,数十年前远嫁渤海乌氏,也只得一女。

    而今吴薇年老,膝下寂寞,眼看乌氏日渐落寞,就起了过继乌家孙为吴家孙的念头。吴薇的女儿自然是千万个愿意,可乌家也仅仅一孙,绝不肯吃这个亏。双方争执不下,这状子就一路告到大理寺手上了。

    任由阿四自己来看,这女儿的女儿,就该是自家的孙女,哪里有自己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平白无故去别的破落户家受苦受穷的道理。

    但是,按照律令中的户婚律,不必多加思考,即使这乌家孙与吴薇血脉相连,也根本不可能允许吴薇抢夺人嗣。照理说,这桩案子不该送出滑州,当地就该直接判决才对。

    不过,能做到一州之长的刺史既然把案子送来上,就该有她的道理。

    阿四微微一笑:“这滑州司马是个妙人,滑州刺史更是个聪明人。”

    这头太上皇与皇帝和解,四处游山玩水,老裴相也回老家开山立学,这些太上皇的旧妾立刻闻风而动,轻易就捏出了一份投名状来。律法上关于“父为天”的改革,正是皇帝所想要看见的。

    这一桩案子来的恰如其分,是极好的突破口。

    孟予瞧着阿四向诸王日益趋同的姿态,乐道:“这两年四娘长进不少,可见老裴相确实比我等更加善为人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