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慕之宾 第54节
景珑道:“从前在宫中,姊姊常带着孤玩耍。那时,无论孤做什么,姊姊都会指点一二。孤离京多年,对于京中之事不甚熟悉,如今遇得这等事,自然也想听听姊姊的意思。” 我说:“难道我劝殿下回琅琊国去,殿下就真会回去么?” “那是当然。”景珑道,“姊姊从不曾骗过孤,姊姊说什么,孤便做什么。” 他说这话的时候,注视着我,目光灼灼。 见我看着他,他忽然撇开目光,看向园子里。 那坐得端正的身体和侧过头去的模样,蓦地,让我想到了多年前的另一个人。 一时间,谁也没说话。幸好这时候,外头传来脚步声。两名女冠走进来,将午膳呈上。 这午膳,吃得心猿意马。 景珑果然是大人了,不像小时候那样总盯着我的东西,跟我讨吃的。相反,他倒是记得我爱吃什么,譬如烩茄子和几碟小菜,通通推到了我面前来。 “为何给我?”我有些好笑地问。 “从前都是孤抢姊姊的,现在该还给姊姊才是。” “哦?”我眨眨眼,“过那么久了,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景珑似是怕我不信,又补充道“孤在国中,时常想起姊姊。” “为何想我?”我问。 “也不为何。”景珑把菜夹到碗里,低头吃一口,道,“就是觉得跟着姊姊,每日都高兴得很。” 若是当年,我听着这话会很得意。但现在我觉得有意思。 我这么个心思又多又龟毛的人,居然有人说每日跟我在一起待着很高兴。 “是么。”我说,“你在琅琊国,难道那些臣下对你不好?” “好。”景珑道,“但他们跟姊姊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 我没问下去,只将一盘素肉推到他面前。 景珑目光微亮,笑了笑,继续吃饭。 “姊姊。”过了一会,他突然道,“你想一辈子待在宫中做道姑么?” “自是不想。”我无奈地轻声道,“可我家的事,你也知道。我脱不得罪,便要在这道观里赎罪。世事使然,我又有什么办法。” 景珑望着我,剑眉之下,双眸若有所思。 —— 隔日,京中突然出了一件大事。 太极宫外的登闻鼓,突然被擂响了。虽然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擂登闻鼓的人一向是有,但这一次,据说场面格外壮观。 数百人浩浩荡荡而来,登闻鼓响了整整一日,伴随着的,是震天的喊冤之声。 这等事,引了许多人去看热闹,御史是不可能不管的. 没多久,这冤情的原委也传了开去。 吏部尚书刘温的胞弟刘潭,仗着兄长是朝中大员,在老家襄阳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为了扩张自家田庄,他强买强卖,甚至惹出了好几桩命案。乡人去官府告状,不但每次都不了了之,还有不少人在官府里挨了一顿打。乡人们实在不堪忍受,竟有数百苦主结伴上京来敲登闻鼓,让皇帝为他们做主。 刘温前不久还因为手下人犯案,连带着他也惹了一身骚,被御史盯上。 而这一次,人证物证确凿。且闹得沸沸扬扬,再也压不下去了。 天子震怒。 景璘在看了御史的奏报之后,当庭发怒,质问刘温。 刘温此时也一脸惶恐,只在堂上磕头告罪。景璘不多言,还亲自接见了几名冤情最大的苦主,向他们保证,朝廷定当细查,如冤情属实,严惩不贷。 这般果决之举,不但当事之人泪流满面叩谢天恩,围观之人亦无不拍手称快。 不过在朝廷里,更多的人关心的却是太上皇的动向。 刘温是太上皇的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动刘温,就是动太上皇。 但如我所料,这事着实闹得足够大,就算是太上皇,也不能出面保刘温。据出去探听消息的兰音儿说,关于刘温的各路八卦已经超越了太上皇,成了当下京中人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所以就算太上皇再不乐意,当下之势,弃卒保车才是上佳之选。 大理寺审得很快,三日之后,就已经有了结果。 刘潭因罪大恶极,被皇帝亲自下令问斩。而刘温,也被查出了在刘潭那里收受了不少钱财,视为从犯。虽不至于入刑,但也免了官职。 至此,吏部尚书之职空了出来,景璘随即启用了先帝时的吏部尚书郑庆补上。 天子再下一局,旧臣们无不欢欣鼓舞。 至于太上皇。 这些日子,他不在芙蓉园中。 他突然又想起了北府大营,没有向宫里打一声招呼,自行巡营去了。 —— 照理说,景璘若得知太上皇去了北大营,定然是要暴怒的。 不过我发现这事并没有发生。 太上皇去北府大营两日后,景璘大大方方地驾临了青霄观,并且也在斋宫用膳。 “前几日,阿珑昨日来看你了?”他一边用筷子从盘子里挑出他最不爱吃的萝卜丝,一边问道,神色并无不悦。 “正是。”我说,“他祖母刘婕妤也供奉在殿上,他既然回京,总要来拜一拜。” “不止吧。”景璘道,“他跟你说了什么?” “没什么。他问我该不该留在京里。” “这还没什么?”景璘不满,“这小子愈发没规矩。朕那日找他长谈,要他认清大局,站在朕这边。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竟又来问你的意思。” “谁不知道我和你的关系?就是站你这边,他才来问我。”我说,“你见他时,对他说了什么?可是要他在兵部留任?” “正是。”景璘道,“朕当下正是用人之时,兵部那边一直被上皇党捏着,朕动也动不了。如今终于有了个出息的,无论出身或功绩,也镇得住那些吃里扒外的东西,怎能不安插进去?” 我没说话,只将他挑出来的萝卜丝倒回他碗里。 景璘瞪着我。 “这萝卜是女冠们亲手种的,我每日都去浇水,辛苦许久,才能换来陛下这几口。”我说,“便如同琅琊王,他好不容易才有了些气候,陛下更当珍惜才是。” 第八十四章 暗计(下) 景璘看着我,一脸狐疑。 他放下筷子:“你要说什么?” 我说:“陛下让琅琊王去兵部,不但不能与太上皇争权,还反而会削弱琅琊王。陛下须明白,当今天下兵马,并不在兵部手中,而是在太上皇的人手中。琅琊王之所以能备受瞩目,不就是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掌握了一州兵马么?兵部的大臣,与陛下一样,名义上有募兵调兵之权,可太上皇不发话,便是亲临兵营也无用。琅琊王若去了兵部,太上皇正好可以他入朝为由,将他的兵权卸下。如此一来,反而是陛下吃了亏。” 景璘的眉头皱起,道:“你是说,朕就不该将琅琊王召回京中,也不该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左金吾卫大将军执掌金吾卫,关乎宫中及京中的日夜巡查警戒。从前此职一直被太上皇的人掌握,如今既然撬出来了,就切不可还回去。”我说,“但他当下掌握的鄂州兵马,是更实在的东西,亦不可让别人代管。我听闻鄂州匪患虽消除了,却有不少残党逃去了周围诸州,到时,免不得也要兴风作浪。琅琊王最多在京中待三个月,陛下就该再度派他去剿匪,照葫芦画瓢,将周围诸州的兵权也收过来。” 景璘了然,微笑:“如此说来,他果然不在京中最好。” 说罢,他又道,“可如果到时候,那边匪患不闹呢?” 我说:“那等地方在京城千里之外,闹是不闹,还不是一封急报的事。与此相较,太上皇那边更为要紧。陛下定然也听说了,他正在拉拢琅琊王。” “朕知道。”提到这个,景璘面色沉下,“他竟敢插手阿珑的婚事,选的还是宁平侯的闺秀。前些日子,母后要为太上皇议婚,鲁国公就是推荐此女。他倒好,这边费尽心思择选的人,他转手就甩了出去。” 说罢,他冷哼一声:“这不过是他的障眼法罢了。他要不要娶亲,想给谁说媒,与朕何干。他不愿娶亲也是正好,将死之人罢了,省得祸害一个大家闺秀。” 我看着他一副有了主意的样子,道:“陛下可是有什么打算?” 景璘拿起筷子,似怀着灭敌之志,将面前那一小堆萝卜丝大口吃了个干净。 然后,他拿起茶杯,灌了一口,吞咽干净。 “朕记得,三十六计之中,有一计叫关门捉贼。”景璘用手指轻轻转着小巧的茶杯,唇角不怀好意地弯起,“他放着好好的洛阳不待着,非要闯到朕的地盘来。这般好机会,朕若是放过了,岂不太可惜?” 我看着他,目光定了定。 “你要对他下手?” “骊山行宫的鹿,虽然还不曾贴秋膘,但也已经养得肥美。”他说,“据朕所知,他在洛阳也时常田猎。你说,他会不会在猎鹿之时,不慎摔断了脖子?” 正夹菜的手顿了顿。 “你想直接将他杀了?” “不好么?”景璘神色随意,仿佛在跟我讨论着做菜厨子的手艺,“兵法还有云,擒贼先擒王。董裕那些人不过是畏威而不怀德的墙头草,就算是他的死忠党羽,如今也都是有功名官职在身。没了他,朕就是那唯一的天下之主,名正言顺,他们难道还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再造反不成?” 这等计策,其实我一向不赞成。 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党争而言,诛心比杀人更为重要。 强人总是依附于一群人而存在的,譬如我的父亲。就算他死了,上官家倒了,还有萧纯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故交在,从前的上官党也不过换了一层皮,改名萧党。所以斗倒我的父亲,并不等于斗倒了我父亲所在的势力。这便是没有诛心。 但太上皇确实是个例外。 他强得横空出世,麾下的所有势力,都是依附于他。毫无疑问,如果他没了性命,那么原本那看似强大不可撼动的一大群人,就会顷刻间失了主心骨,变成一个一个的山头,没有人能够继承太上皇的衣钵,将他们聚拢。 而景璘是天子,他出面收拾这些人,比对付太上皇可是轻松多了。 “你不愿意?”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犹豫,景璘看着我,“你觉得此举不妥?” “我只是在想,该派什么人去做。”我随即答道。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景璘笑了笑,“朕若是手上连些武功高强的死士也没有,岂非枉做了这两年的皇帝。你放心,这等脏事,自有人去办。这青霄观清静,也比宫里那人多眼杂的地方好。你不妨在此间多待些日子,等朕的好消息。前些日子,朕新封了宋婕妤,宫中又有了些闲言碎语,说朕是听信了你的谗言。此时回宫,你怕是要受许多非议。” 我看他一眼。 “我不过是说她弹琴好听,是你非要去听,还要留宿,又给人晋了位。” 景璘微笑,手搭在凭几上靠着,一脸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