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奥托大帝见势不妙,率兵撤退。 曹彬发动全面进攻,尹继伦、荆嗣两员年轻一辈的盖世虎将,各领一支精骑追杀百余里,在幼发拉底河畔逼得奥托大帝横刀自尽。 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的建造者就此陨落。 曹彬、陈德诚水陆齐发,夺回了耶路撒冷,一直杀到了君士坦丁堡,逼迫侥幸逃生的巴西尔二世签订城下之盟,方才选择撤兵。 这城下之盟与昔年大食法签订的那个盟约,有一丢丢的相似。 十二年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大食国境内上下对于东方的文化早已不排斥,甚至还涌现出一批东化学者,意图学习东方的文化,改变落后的大食。 儒学的包容共情一点也不比后世西方远程训狗术逊色…… 罗幼度并没有直接派人接管大食,而是以夷制夷,根据范铧在巴格达十二年往来的名单,授予他们行政权力,扶植亲虞势力。 当然大食是没有拥军权利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来贺(终章) 雍靖三十三年,三月中旬! 洛阳端门。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一天是朝廷三年一次金殿传胪的日子。 在这一天大虞天子会钦点文武状元,以及榜眼、探花,六人在叩谢天恩之后,会骑着御马,佩戴红花从端门而出,过天街炫耀于人前。 三年一次的盛会,让城中所有贵胄百姓,豪门贵女都涌入天津街希望沾一沾文武状元的才气。 金殿之上,已经年近六旬的大虞天子看着手中的问政答卷,昂首大笑:“我儿有福了!” 他将答卷递给了已经册封为大虞太子的罗康叡。 罗康叡看着手上洋洋洒洒的千余字文章,倒吸了口凉气,道:“这,这真是刚刚大学毕业的人写的……” 在大虞建立起,罗幼度一直针对科举作相应的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红薯、玉米的普及,气候的转暖,南海诸国的臣服,大虞的百姓近乎解决温饱的问题,小学义务教育得以强制。 早在十五年前,大虞就取消了科举中的乡试、会试,只保留了礼部的省试与殿试,开始采用文凭考核制度。 无大学文凭者,不得参加科举。 大学毕业的人可以凭借文凭在地方当任小吏,成绩优异者,经过考核亦可升为官,同时保留小吏科考的权力…… 大学毕业对于有文化的人不难,而省试虽说以考行政为主,但都是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殿试就不同了,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的是当前的时政,甚至于大方向。一般的大学士,面对基础行政都有些难以应付,更别说是突发时政,大战略大方向。 故而状元很少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多都经过游历甚至有多年基层经验的小吏。 罗幼度斜靠着让自己舒服一点:“为父初看此文,也有些动容,但一看名字,便释然了。” 罗康叡一看卷名:范仲淹! “是他?”罗康叡听过这个名字,说道:“河洛大学的才子?” 河洛大学就是原来的国子监大学。 国子监也进行了改革,总管天下学府,不再负责教育工作。国子监大学迁移到了洛阳,改名为河洛大学。 大虞文风盛行,议政制度宽松,即便是平头老百姓也能论谈一二时政,调侃一下罗天子喜好姐妹花,八卦一下大虞朝第一位女官吏,吏部侍郎萧绰未婚先孕的事情,都不问罪。 拥有满腔抱负的学子在进奏院议事,登报上表感言,都在礼法之内。 朝廷为鼓励学术自由,甚至于特地创办了全新的机构,鼓励学术讨论发表研究。 范仲淹的文章也登过报,罗康叡看过他的文章,记得这个好人物,只是没有想到如此了得。 此次科举罗幼度给的题目是“定边”,如何才能稳固边陲。 大虞地域辽阔古今之最,管理起来自然是异常复杂。 东、南方向最是稳定,大虞水师天下无敌,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北方只有少许不服王化的零散马贼,不成气候。 西方的定西都护府也就是大食地区一直存在问题。 这些年大虞一直在推行汉化大食法,效果很是显著。 不过旧大食法根深蒂固,有很深的历史遗留问题,大食旧贵族也盘根错节,也有尾大不掉之势,还有公教时不时的暗里挑火。 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定西都护府只能说是相对稳定…… 定边主要指的就是定西都护府。 面对此题,范仲淹详细的写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西方地区地广人稀、地势险要的特点,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建烽火墩,形成以巴格达为中心,堡寨呼应的战略体系,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虞…… 洋洋洒洒的千字,字字珠玑在理,还囊括军政两端,一点也不像是初出茅庐的新人。 这点罗幼度并不奇怪,在范仲淹第一次在邸报上发表文章的时候他就注意到这位自己的偶像,鼎鼎大名的范文正了。只是他当时觉得奇怪,派人去了解,想知道是不是同名同姓,是不是记忆中的那位文武双全的千古贤相。 毕竟在他的记忆里范仲淹少年坎坷,是一介寒儒,可不是什么官宦子弟,特地派人去调查一二,也知道了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