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而现在? 五代十国的混乱动荡已经让社会往畸形发展,重武轻文到达了极致。 这就是一个武夫治国的时代,武将的权力到达了顶峰,拥有兵权的武将造反当皇帝是家常便饭之事。 武夫受人崇敬,文人反而给世人小觑。 华夏五千年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地位如此的不堪。 后世就有人分析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便是对五代十国这畸形的重武轻文的一种矫枉过正。 也许给压抑了太久,宋朝的文官对于武将的排斥那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 郭荣自己登基不久,根基本就不够稳固,本想着凭借北汉入侵这了特例打出自己的威势,震慑住骄兵悍将。 结果将不用命、士不能战,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气得他一口气杀了七十多名将官,临阵逃跑的小卒更是斩杀了大几百人。 郭荣这一举动固然震慑住了骄兵悍将,却也如一般双刃剑悬在他们的头上。 郭荣杀性太重,让诸多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大将莫不担心头上的刀向他们砍来。 郭荣对此亦颇为无奈,他若不开杀,怎么重整军务?不提升军士战斗力,大周拿什么征伐天下? 这回到京师,郭荣也开始安抚一个个将官,缓解他们的不安。 武将势大,郭荣想要坐稳江山只能重武轻文,这个时候假若重用起一个“张子房”,这个“张子房”绝对会成为众矢之的。 罗幼度的出身,郭荣已经了解了。 他现在手上的力量除了他自己就只有一个老人管家,如果算上所有活物,也不过是多加一头毛驴。 就这力量怎么跟整个武将集团斗? 何况魏仁浦、赵匡胤之争,罗幼度已经得罪了一部分的武将。只是他地位太低,向他出手掉价。 罗幼度这个时候崛起,对他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可郭荣又担心罗幼度不得重用,心怀不满,转投江南。 江南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个重视文人的地方,中原已经有很多文人干吏不堪受辱,南下投唐去了。 罗幼度真要投唐,岂非等同诸葛亮投靠刘玄德? 是故郭荣一味用膳不语,便是在思考如何安置罗幼度。 不想罗幼度竟能体会自己的难处,郭荣担忧尽去,豪气说道:“给朕一年时间,必定给先生相应地位。” 一年,足够自己坐稳这个天下。 罗幼度压根不在意这些虚的。 职场心得,身为打工仔,不需要让所有人知道你的实力,但是你必需要让你的老板上司知道你的能力。 罗幼度知自己全无根基,过于出风头,反而不利发展。只要郭荣这个皇帝认可自己,就不怕没有崛起的机会,遂然道:“天下动荡百年,唯陛下有望荡平四夷,一统天下。能追随明主共创大业,于愿足矣,不求其他。” 郭荣也有此抱负,更相信普天之下,无人能于自己相比,豪情万丈的说道:“那你我便效仿汉高祖与张留侯故事,终结这乱世!” 他说着高举了酒杯! 罗幼度举杯回应,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郭荣放下手中酒杯,说道:“跟先生透个底,朕对开封府上下极不满意。崔衍通刑法有才气,却无担当,优柔寡断。张岳、吕斌各有心思,为了争夺判官之位几败国事。崔衍并无合适继任之选,朕不准备动他。张岳、吕斌二人,朕打算调他们出京,掌管地方民生。吕斌的法曹之位,朕给先生留着。至于张岳的府院的位子,你可有好的推荐?” 罗幼度几乎不加思索的说道:“臣之同僚,法曹从事尹一德精于律法,在开封府任职多年,熟悉事物,可当此任。” 郭荣想也不想,说道:“那就他了。” 罗幼度当然不会忘记尹一德在背后捅刀子的事情,恰恰是因为尹一德捅了他一刀,他才会在此时举荐尹一德。 原因无他,尹一德政治手段并不高明。 罗幼度有绝对的把握将那他拿捏在手中,与其让另一个有干略有权谋的,或者直接来一个身家背景厚实的二代当这开封府府院,不如让尹一德来当。 他可不想一辈子屈居法曹一职位,竞争对手实力越弱,自己得到表现晋升的机会越大。 一点小小的摩擦,在自己的前途前面又算得了什么? 郭荣一直拉着罗幼度聊到皇宫封城之前,这才恋恋不舍的放罗幼度离去,临走还不忘表示自己有时间会去开封府与之畅谈天下大事,并且安排了几名禁军护卫护送他回府。 离开了皇城,罗幼度骑上了自己的小毛驴,在宫中侍卫的护送下徐徐而行。 看着强健的禁军护卫,罗幼度心底暗暗羡慕,选择在这个时代当文官,真的是迫不得已的决定。 但凡自己这具身体拥有超凡的气力体魄,但凡自己后世学过几招,怎么样也不会当一文官。 何况军权才是乱世中最实在的力量,在这吃人的乱世,手上没有点兵,罗幼度总觉得心底不踏实。 抬头看着天上的繁星,罗幼度脑子忽得响起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为将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晓阴阳,不知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 他盯着满天星星,便如听琴的老牛,默念道:自己这个张子房,怕不是个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