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反穿越调查局在线阅读 - 第1142章

第1142章

    法医显然早已习惯了花千秋的处事风格,所以对此没有丝毫意外,相反还心悦诚服的点头道:“半个月前,内调局发现梁斌私自携带报废设备回家,向您秘密报告之后,您便想出了这个计划,暗中迫使梁斌编造出量子辐射的故事,作为钓白马上钩的诱饵,现在他被弄死了,也就等于是发挥应有的价值,剩下的,就看我们的啦。”

    花千秋微微颔首:“从今天开始,你们暗中留意刚才那三个人的一举一动,再结合对尸体的解剖分析,务必给我把白马行凶的线索摸出来。在整个反穿局内部,能把装备中心主任这种级别的官员约到这里,然后不声不响的处置掉,逃不出他们三个的范围。”

    法医表示同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是只要可供怀疑的线索就行,还是要逻辑扎实完整的证据链条?”

    “我只要线索就够了,”花千秋淡淡的说道:“我并没有指望着对白马搞什么绳之以法那套东西,明白吗?”

    “当然明白!”法医利落的答应道:“不过请您放心,就算仅仅是线索而已,我们也一样会把它审查扎实,内调局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第六百四十三章 坑杀降卒

    农历十月的华北大地,已经进入到了肃杀的初冬时节。往常这个时候,寒天冻地,白雪飘零,无论山峦还是平原,都应该是一派银装素裹的动人景致了。

    然而,此时的赵国却丝毫没有一点儿冬天的样子,连着两三个月的光景,始终是断断续续的阴雨天。那冰凉彻骨的寒意就随着连绵雨水,充塞在天地之间,久久挥之不散。

    长平前线的终极噩耗,正是在这种阴云密布、冷雨连天的氛围中,传回赵国国内的。

    缴械投降的赵军降卒,既没有被掳回秦国充当苦役,也没有讨要赎金释放回家,残暴的秦国人做出的最终决定,是将他们当场直接坑杀。

    所谓坑杀,又名阬杀,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把人直接扔到坑里进行活埋,而是在实施大规模的残忍虐杀之后,将死者的尸体或头颅堆砌成小山丘的模样,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尸骨冢和骷髅台。

    这种极端的手段,既是一种炫耀军功武力的方式,同时又能够起到震慑敌方心胆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战国时期以及更早些的时代,倒并不算少见。只不过,像这一次秦国在长平坑杀数量如此庞大的赵国俘虏,却完全称得上是一桩旷古烁今、骇人听闻的惨剧了。

    在长平大战的最后阶段,赵括手中掌握的总兵力足有四十五万之众,除去先前因为连番激战而造成折损伤亡的那些人马外,最终向秦国缴械投降的赵军仍旧多达二十万人。

    也就是说,秦军在长平战事完全停歇之后,面对着如山似海的赵国降兵,没有丝毫的怜悯,而是再一次举起了手中锋利的刀枪,像砍树伐木、收割庄稼一样,将那些手无寸铁、心胆俱寒的赵军将士逐一屠戮。

    而下达这个冷酷的屠杀命令的人,正是那位有“杀神”之称的大秦名将武安君白起。

    从白起的角度来看,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当然也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

    首先,是关于补给的问题。秦国此番远征长平,几乎是倾尽了举国之力,无论兵员还是粮草,都早已经压得秦昭襄王和整个国家喘不过气来。现在凭空多了二十几万降卒,他们同样也需要张嘴吃饭,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势必会对秦军原本就非常紧张的粮食补给,造成翻倍的压力增长。

    最可气的是,也不晓得赵国人究竟是怎么想的,面对如此激烈的旷世大战,赵军大粮山辎重营地里的战略储备粮却只有区区几万石而已。以这样的规模,大军用不了几天就会吃个精光,到那个时候,总不能用千里迢迢的秦国粮,来养活屁用没有的赵国兵吧。

    第二个问题,则是跟天下大争的局势有关。

    白起身为秦国上将军,常年在外领兵作战,几乎打遍了山东各国。这其中,尤以赵军战力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赵国人久居北地,环境多为苦寒之所,因此他们性格耿直刚烈,吃苦耐劳,这一点与地处西部的老秦人非常相像。而自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军在武器装备和战法思想上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转眼便跻身军事强国之列。

    放眼天下,能跟秦国锐士一较高低的,恐怕也就只有赵国铁骑了。

    此次的长平大战,若不是秦国君臣上下齐心、军事外交双管齐下,最后又充分利用了山川地利的优势,五十万秦军对阵四十五万赵军,一刀一枪硬拼的话,胜负结局恐怕还真的很难说。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战无不胜的名将白起,已然对赵国、对赵军,产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戒惧心理。

    无论如何,不能放这些人回去!

    赵国目前还有数万北疆精锐,他们常年抗击匈奴,战力远胜长平这边的赵军,其统兵将领李牧虽然还很年轻,但也已然隐隐有了一代名将的格局,如果这二十万降卒平安返回,拿起武器便又是一支强军,到时候与李牧的北疆军团会师在一起,秦国恐怕再难有今天这种胜算。

    那样一来,长平之战就等于是白打了。

    出于对长远战略的考虑,武安君下定决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彻底解决赵国的问题。至少,也要把这个强大的对手削弱至苟延残喘的境地,让他无法再翻身,好为大秦日后的宏图伟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