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的美貌,攻略者都觊觎[快穿]、咸鱼被迫拯救阴郁男主后[穿书]、我养的反派穿过来了、救赎对象后他怎么更疯了、随身空间之五十年代、路人光环掉落以后、笨蛋美人总被阴郁bug觊觎[快穿]、妖女难为[穿书]、女配觉醒后[快穿]、温带植物
一顿饭吃完,祝缨又给他们赠送了些文具之类,才让人将他们送回去。 一等到假期结束,祝缨就联系上了岳桓,请求到国子监里去看一看。 岳桓道:“这么些个刺史、别驾,就你对这些保送来的学生最上心!还怕我对他们不好?” 祝缨道:“哪儿的话?我那儿不是还缺个县令么?不但缺县令,还缺县丞。想看看有没有合适做县丞的。” 这个事儿岳桓是非常乐意的,他说:“明天早朝后,你同我来!” 祝缨笑道:“好。” 有岳桓带路,事情就简单多了。国子监里大部分人不太认识祝缨,看她一身红过来,还以为她是哪家祖荫过厚的公子哥儿。还有人说:“奇怪,没听说京里有哪家儿子惹了老子要被扔过来读书的吧?” “不能是宗室吧?” 猜来猜去,也没猜出个所以然来。 岳桓道:“保送来的,多半不如考进来了。当然,比荫进来的一些顽劣之徒要好些。荫生里也有好的,父祖都是官员,懂一些。偏僻地方的更差一点,像赵苏那样能自己能考的,凤毛麟角。既是亲民官,还是要好一些的。否则百姓受苦。” 祝缨道:“选个县丞,县令还是要从已经出仕的官员里选的。” “哦。那也行,是该有个主官带着。你看看,这些!” 祝缨道:“额,向您打听个人。” “你心里有人选了?” “还没有,想看看。” 祝缨心里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遇着尚培基这种人,祝缨也警惕了起来,不肯看着学问好就选定了。如果学问不好,又很难能够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就采取了一个折衷的方案——鲁刺史的眼光、手腕都还是不错的。 这个不错是指,他手里出来的人,都很好用。 本来,她可以向卢刺史打听,卢刺史离她的地方更近,学生生长的环境与梧州更像。但是卢刺史去年已经来过了,今年没轮到进京。这一来一回就麻烦了。 祝缨就向岳桓点菜,看一看鲁刺史保送来的两个学生是个什么样子。一看之下,觉得还算满意。又问岳桓讨了他们的课业本子来看,最后让将他们两个都叫过来面试一下。 祝缨考试也与别人不同,她不提问,不明说是挑选,只是说自己以前是鲁刺史的手下,现在来看自己的学生,顺便看一看他们。然后就与他们闲聊,套一套家庭情况,看一看他们的身上有没有奢侈生活的痕迹。套一套有没有出仕的意愿,是想自己考,还是有机会就上之类。 话锋一转,向他们讲了鲁刺史的厉害之处,由此引到自己当年办过的一些案子上。什么口上讲的大道理都是虚的,看他们在一个案子中对待弱者的态度、对待孤寡妇孺的安排、对待诸如商人、奴婢这样的身份人的评价,大概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怎么样了。 祝缨与他们聊了半天,定了其中一个叫杭勤的学生,他更年轻一点,今年只有二十岁。他亲戚也没有当官的,宗族也不大。 祝缨看好了人,没对两人说什么,对岳桓使个眼色,岳桓就将二人打发走了。祝缨又意思意思地去与范生他们说了一回话,谢过岳桓,走了。 这才去往吏部,与他们协商任命。 尚培基被召回京中赋闲,福禄县的县丞就先预定了杭勤来顶着,不至于把县里的事耽误了。有了县丞,县令就不着急了,祝缨打算回程的时候与卢刺史碰个面,询问一下卢刺史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可以升做县令的人。既是卖刺史一个人情,也是容易打探此人的底细——顾同可还在卢的刺史手下当官呢。 然后是小吴,他已混迹官场数年,每年的考评也都还过得去,品级、资历也都攒够了,祝缨于是推荐小吴做个县令。吏部的熟人夏郎中也给祝缨面子,拿出个本子来,说:“这些都有缺的。” 祝缨问道:“这几州的刺史别驾,都是什么人?我得看看,别再是我得罪过的,我给人送出气筒,那我可不干!” 夏郎中哭笑不得:“你还真是仔细。” 祝缨道:“那是。” 她又从吏部这里看到了许多各州官员的概况,往心里记了一记,最后给小吴选了个不太远的上县,扔过去做个县丞。 夏郎中道:“几道告身,要后天才能得。” “好饭不怕晚。”祝缨笑着说。 祝缨心情不错,准备拿到告身之后,先打发小吴,再叫上杭勤去见鲁刺史。 回到家里,小吴又迎了上来:“大人,上回那个孟大监又派人送了帖子来。” “说了什么事吗?” “说是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动身,请您千万告诉一声,有些事儿拜托。家里没敢收他的东西!” 祝缨点了点头。 ………… 孟弘再次送礼被拒,他也不恼。 叫来了一个小儿子,问道:“话都传过去了?” 这儿子说:“爹交待的事,儿子哪敢怠慢?已经找了我那个同乡,告诉他,有人听到了消息,先太子薨逝之后,赵王惊喜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了!叫赵王得势,以后太孙还有没有活路可就两说啦!” 孟弘点了点头:“干得好,嘴严些,以后谁问你都说不知道!” “您放心。我没当着他的面儿说的,是……说悄悄话叫他听着的。” 他的同乡就在太子妃身边当差。先太子死了,但是有儿子,孩子的生母出家做了女道士,太子妃就带着儿子生活。这孩子至少是个郡王,太子妃原本就是储君之妻,娘儿俩都用得上宫女宦官的,这两类人甚至比外戚与娘儿俩相处的时间都长。 孟弘抛给他一只钱袋,道:“赏你了。” “儿子给爹办事,怎么还用拿爹的钱呢?”小宦官双手将钱袋捧在身前并不收回。 孟弘一挑眉,小宦官就磕了个头:“谢爹的赏。” 孟弘起身,向卫王的书房走去…… 第273章 伏线 祝缨接过孟弘留下的帖子,上面还是以孟弘个人的名义送的,并不涉及到他的主子卫王。轻笑一声,祝缨对小吴道:“将帖子收了吧。丁贵呢?” 小吴道:“他在那边帮着小柳收拾牲口,我去叫他过来?” “叫他到书房来。” “是!” 小吴小跑着去叫了丁贵,两人路过前院墙角的大缸,小吴拐了个弯对丁贵说:“手洗洗,身上的土掸一掸,什么样子?” 丁贵赶紧照做,紧张地问:“哥,什么事儿啊?要叫我。” 小吴道:“我哪知道什么事?哪来那么多的话?快点儿。” 两人跑到书房,祝缨正在看祝炼的功课,虽然在京城,祝炼的功夫出了假期就恢复了,祝缨现在安排他做一些算术之类的学习,同时开始读一点律法类的书籍。 看到表兄弟俩过来了,祝缨对祝炼道:“你先把这一篇用心记下来。去吧。” “是。” 祝炼捧着书回房去了,小吴与丁贵两个凑上前来,由小吴开口:“大人,阿贵来了。” 祝缨道:“你们两个办个交割吧。小吴,你将手上的事情先交给阿贵,再抽空将梧州的事务仔细想想,有什么咱们动身前没交待好的,都写明了。” 路途遥远,出这一趟差往返要小半年,祝缨离开梧州前已让随行的人将手上的事务都交待过一次了。但是对于小吴,她还是要再催一次。这是必须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每个人都有一点小绝活,非到最后不肯吐露。 小吴心里有数,因为早就说过要让他离开梧州给谋个离京城近点的差使。他下意识地笑了一下,又收住了笑,心里开始发慌。丁贵也有点高兴,但又很小心地看了小吴一眼,有点怕这个表哥不高兴。 祝缨道:“都傻站着干什么呢?快着些,过两天就没功夫干这个了,还不快去?” 小吴慌里慌张地答应了一声:“是!” 拖着丁贵跑了。 丁贵一边跑一边说:“哥,你慢点儿,怎么回事儿?你犯错了?” 小吴道:“呸!你盼我点儿好的!来,我教你!” 自打小吴升了之后,丁贵来到祝缨身边,表哥表弟的,小吴背地里教了丁贵不少小窍门,比对小黄他们都上心。什么府里人的喜好啦、家里的习惯啦、自己跟着祝缨的一些经历啦,特别是祝缨不喜欢手下人干出格的事之类,讲得比对小黄等人仔细许多。 此时小吴自己心慌,又将当时讲过的话给重复了一回:“守大人的规矩,才能有前途,别总盯着眼前的仨瓜俩枣儿的,犯了忌讳叫大人动手收拾你,你才是完了。大人一向厚道,只要你不错格子,他一准儿待你很好。” 丁贵道:“哥,你别吓我,你这是怎么了?” “去!我再告诉你点儿别的,凡人送来的帖子都要收好……” 表兄弟俩叽叽喳喳去办交割,祝缨心里也重新规划一下自己接下来要回梧州办什么“交割”,或者说,怎么安排梧州。新刺史是她现在完全没把握能够安排的人,皇帝和政事堂只会问她的意见,但不会让她来做决定。所以趁着还有两年的时间,她得把梧州上下其他的事都安排好。 有些事情她现在在京城就得做。梧州确实太远了,好在它远,也坏在它远。 首先是官吏。 梧州刺史府现在缺员、各县也缺官,刺史府里的不少官员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好几年了,如果下一任刺史想要以此为理由替换上他自己的人,就是个绝佳的借口。 她需要在离开之前将缺员补齐,再将有可能被替换走的人提前换走。小吴现在空出来个司仓的位子,自己离开之后祁泰估计也不能在梧州刺史府混下去,她和祁泰这些年相处得也熟了,打算无论去哪儿,都要跟朝廷谈一谈,把人带走。 此外还有女官,头一个是小江,这个得回去问一问她自己的意见。还有花姐,她是番学的,比小江安全一些。 又有衙门里的一些吏员之类的缺位。 长史、司马都是羁縻各族的人担任,这个也不用担心。章别驾自己就有打算,不用她太操心,也不宜太早告诉他自己可能调走。但是调整过的人事,必然与章别驾是熟识的,可以与新刺史形成平衡。 刺史有能力,他们能配合,刺史蠢,他们也能制衡,能留下反应的时间。 这些都是她有能力安排的,也都得跟朝廷这里报备。眼下只是送走了小吴,选定了杭勤,又为福禄县令划定了一个范围。等领告身的时候得跟吏部打个招呼,如果卢刺史愿意,两个刺史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要,再行文给已经打好招呼的吏部,这事就成了。 新的司仓、司户之类的空缺,也要跟吏部打招呼,这两年里陆续更换。一次换太多,不怕招眼,只怕走眼,还是两年里看准了再换为妙。 所以现在的重点在吏部。 什么卫王、什么孟弘,都先放一边吧。 ………… 祝缨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等告身的这两天,她依旧是在京中交际。此时朝见已毕,祝缨就带着苏喆等人到处逛,带五人在京城逛完集市去慈惠庵,在天暗下来之前带他们到了岳桓的府上。 岳家父子俩都还没落衙回来,府里岳桓的夫人亲自出来见她:“小祝大人是不是……要找……” 她伸出手指往隔壁刘松年家的方向指了一指,祝缨笑道:“就是来寻岳先生的。一会儿有所求,还请夫人代为说情。” 岳桓夫人道:“是什么事呢?他在外面的事,我妇道人家从来不过问,不知从何说起。” 祝缨道:“求点儿课本。” 岳桓夫人笑道:“这个还有求情吗?小祝大人你来张帖子,他就会送过去的。” 祝缨道:“这回不一样,他们是番学的学生,先前是我与番学教授的一些语言文字,还没开始读经史。所以须得请教一下岳先生,学生该怎么教。还请夫人帮忙,千万拜托。” 岳桓夫人虽很少与祝缨见面,但对她印象极佳,笑道:“太客气啦,这是好事,我也乐意的。” 不多会儿岳桓从国子监回来了,国子监的学生得关起来上课,他倒是每天都回家。到了家里一看一屋子的高高低低,他将刚迈进门槛的右脚又撤了回来,整个人又回到了门槛外面:“这是什么?” 祝缨与岳桓夫人等人都站起来迎接他,岳桓笑道:“是三郎啊?哎?这几位就是南边来的小客了吧?” “对。来,见过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