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宫墙万仞在线阅读 - 第55节

第55节

    可是他熬过去了,熬到第二年春,十八槐绿叶茵茵,枝叶间满是雪白的槐花。

    阿玛声音微弱,他说,“带着我,再去看一回槐花吧。”

    我知道我犟不过他,他向来固执得要命。于是我扶着他,从慈宁宫一路走到十八槐。

    满树槐花在浩荡春风中摇摆,撒下细密花瓣,飞花飘零间,老迈的阿玛顿住了步子,用力仰起头,目光虚虚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绿茵葱翠,万叶千芽在春光中向阳而生。

    而他却已经老迈,如同枝桠上即将飘零的黄叶。

    我安静地看着他,我心中十分明白,我这一生,也许都不能完全懂得他。但是他一定有他热烈的青春与难以忘怀的故事,虽然那早已十分遥远,遥远到不可追摄。

    风月平分亭里曾经把酒言欢,解貂换酒的故人大多零落。我扶着我阿玛,舒老二扶着他的阿玛,再次坐到了亭中。

    斯亭如是。

    斯人不存。

    阿玛最后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安然离去,我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安心,我能做到。

    安心于我,一定会继续,撑起这门庭。

    过了几年,舒家伯父也去世了。听舒老二说,他阿玛临走之前,拉着他的手,整个人几乎神志不清,口中念念不忘的,却是长白山的蘑菇羹,与松花江的大鲤鱼。

    夏夜寂静,我与妻子一起站在廊下,时有散淡疏星。

    孩子们在庭院里,用小扇子扑着流萤。

    而我的兄弟们,有人走上太和殿的御座,成了执掌江山的君王,有人与我一样承袭王爵,专心书画收藏。故旧一辈日渐凋零,属于他们的青春与热烈的故事,毕竟甚少有人,得以知道。

    我忽然有点想念我的阿玛,可是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也只是每逢年节,展开祖宗容像,我才能短暂地见一见他。画像上的他还是那样威武,仿佛随时可以把我吊起来打屁股。

    我握着妻子的手,忽然想起很久以前一个夏天的傍晚,阿玛亲自去舒家给姑爸新出生的小格格添盆,吃满月酒回来,谁也不见,自己搬了把胡床,摆在廊下坐了。讷讷刚好回娘家照顾郭罗玛玛,前头没有人支应,我只好硬着头皮去盯着他。我该念的书还没有念完,就怕他老人家突发奇想考校我,所幸他还没有那么丧尽天良,只是默默地坐着,半仰起头,看天上的星星。

    夜色确实不错,虽然暑气渐渐升腾,满庭的荷叶飘举,我不觉想起了那个姑娘碧色的罗裙。濡热的风从袍摆绕过,窸窸窣窣的。

    我忽然问出心中尘封很久却迟迟不敢问的问题,我小心翼翼地问他,“阿玛,舒家那位老姑爸,是您的什么人?”

    他很久很久都没有说话。

    我本来也没有期待这个突发奇想的问询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回答,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仿佛我离他很近,又仿佛我从来都没法子完全理解他。

    我以为他睡着了,想找人来把他抬进屋子里去,就在我准备起身时,忽然听见他的声音,带着些酒气,湿答答的,我都不大能确定,他这话是不是认真在回答我的问题。

    他于迷蒙中轻轻说,“她是我,这一生,差一点点就能够得着的人。”

    作者有话说:

    有许多当年我以为能在心中长存不衰的东西也都残破不堪,而新的事物继而兴起,衍生出当年我意料不到的新的悲欢。

    ——《追忆似水年华》

    仍歌杨柳春风、哥子,你真是活该。

    李长顺臊眉耷眼地看着自己手上的图样,莫名觉得很头疼。

    这都什么嘛!一个金瓶儿描得这么细,就连马鞍上嵌几颗宝石,什么式样,都勾画得一清二楚。还有一套头面,怹老人家机务巨万,腾挪出时间来,画了三天三夜画出这么一套,巴巴儿叫送造办处去用赤金打来。那如意更是了不得,累丝填彩,缀玉嵌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万岁爷自己要嫁人。

    他这么干也有来由。摇姑娘在海子潇洒了好几年,今年回来在京中过个年。他们家舒夫人跟着从海子探亲回来,一时间门前人山人海,亲戚们迎来送往,络绎不绝。

    自然也有来相看的。热心肠的亲戚妯娌们都想借上舒宜里氏的荣光,三下两下上了炕,一张嘴叽里呱啦吐着瓜子皮,把自家的小郎吹上了天。

    想到这里,李谙达觉得万岁爷还是更胜一筹。旁人都还在谈婚论嫁,怹老人家已经默默开始打彩礼,就等着把自己送出去。

    今年冬天冷,前些天好赖下了几场雪,这几天渐渐放了晴,积雪消融,满空晴明。李谙达从造办处亲自交了图样回来,皇帝已经散朝,往慈宁宫给太皇太后问安去了。他便一路顺着墙根儿溜到慈宁宫,在西暖阁隔断外候着听命。西暖阁里来了几位宗亲福金,正陪着太皇太后拉一些家常话。老太太今儿换了一身簇新的冬袍,缂丝花鸟百蝶,衬得整个人愈发有气色。

    听声音像是荣亲王家的老福金,她声音洪亮,不光年轻时候,到了老了也如此,显得整个人颇为健朗,她笑道:“正是呢,昨儿我上他们家去,他们家热闹极了,扎拉一拨接一拨的。崇秀年轻的时候就长得好,他儿子出落得也不错。高高个儿往屋子里一站,啧啧啧,若不是咱们家孙女儿太小,我就要带着人,抢也要抢回家!”

    跟着是皇帝的声音,很客气地提醒她,抢人是不对的。

    顿了顿又问,“您觉着我怎么样?”

    荣太福金自然是一顿好夸,夸得天上地下无双,古今中外冠绝,“咱们万岁爷!那还用讲?你打小到大没人逢着不夸的,都说咱们万岁爷威武呢!”

    老太太听了直发笑,“你别笑话他。他们家今年过年热闹,硕尚今年办整寿,日子在初四。正好么,团完年后办办寿,借着年气儿一道热闹下来。就是那摇丫头可恶,打海子回来这么久,也没进宫里来瞧瞧我。”

    荣王家的太福金说,“老祖宗,您别怪她。纵然有心,平白无故哪儿能进得来?我那天随我妈去见舒夫人,姑娘正被嬷嬷们围堵着试衣裳。我就想起前些年咱们提起她的婚事,张罗着都要给她添妆奁。我是一早回去就备好了,谁成想一备备了这些年。看年后,约莫好事近了吧!”

    她们这里拉扯着话,皇帝却与下首的平王太福金聊开了。当年平王家闹得鸡飞狗跳,平王福金嚷嚷着这日子过不下去了要和离,公婆俩都闹到万岁爷跟前了,硬是被他调解回去,下定决心好好过日子。平王太福金对他很是感激,因此皇帝但凡问,只要她知道,没有不愿意说的。

    皇帝便从他们家新生的三阿哥一路扯,七拐八拐不动声色地扯到了下定。他因问,“这放定也分大小定,有讲究的么?”

    平王太福金说当然,“咱们小定的时候,爷们家是要亲自送首饰插戴的!譬如那簪子钗子啊,戒子吊坠儿,主要是心诚。”

    皇帝忖了忖,小心翼翼地问:“戒子也可以么?放小定就算是定下了?”

    平王太福金笑着点头,“送了东西,交过八字,八字通合,就算是定下了。只是就一枚戒子……这到底,太单薄了些。”

    坐在炕上的万岁爷自己嘟囔会子,又伸出手指点了点,不知道他在算些什么,末了露出一丝欣慰地笑,“是单薄了些,得再补一点。那小定后呢?”

    “自然是大定啦!”平王太福金掩着嘴笑,“告先祖,定婚期,猪牛羊一样都不能少,不好是要被笑话的。爷们家带着物事上女家议定,婚期议好,成婚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啦?”

    皇帝紧赶着又说,“大定必然也有讲究。”

    太福金抚着袍子,笑眯眯地,“那是自然。带上扎拉,上门去送装烟钱,公的送靰鞡母的送皮袍子。换盅问话,亲家们各自上家里走一遭,向萨满太太问好日子。到成婚之前,男女双方可就不能再见面了。”

    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说起礼法来津津有味,说着说着开始怀想起自己当年成婚的时候。彼时谁还不是鲜艳明媚的大姑娘?把大黑辫子梳起来,喜兴又忐忑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一路过到了如今。

    平王太福金还在絮絮说着,皇帝却似乎没有认真听了。太皇太后与荣太福金说话的间隙错开眼看,只见那一老一少虽然是一个说着一个听着,显而易见各自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偏偏大家都还挺乐。

    宗亲福金们过会子就回家了,老太太把吃了一半的茶搁在炕几上,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想什么呢?”

    皇帝不敢看她,这么大的人了,害起羞来还和愣头小子似的。要不是马蹄袖翻下来给他做遮掩,老脸都要丢到叔叔伯伯家去了!

    到底怎么样,彼此这些年,瞧也瞧着了。没什么过不去的事,更没什么见不到的人。

    他还在这里避而不谈找别的话题,囫囵道:“想起新上任的礼部侍郎,说起来也算是托氏一支。他倒是为人老实,本本分分的。”

    太皇太后心里满是嘲笑,为了顾及他的面子,还是淡淡点头,拨着自己手上的一串十八子,“既然是个贤能,出身有什么要紧。物尽其用,只要能为朝廷百姓效力,纵然犯了再大的错,也是主子的好臣工。”

    皇帝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皮,“犯了再大的错,也能弥回吗?”

    老太太知道他是近乡情更怯,更明白他话里有话意有所指。望着他那一脸拧巴纠结的神色,忍不住轻轻“哧”了声,“放定过礼的路子都七拐八拐地摸清了,金瓶子马鞍子也都教人打好了,还犹豫什么?去呀!”

    这么大的孙子,还得老太太领着他去。的确是家里没什么家长,爹娘早就撒下手。老太太就是他最亲的奶奶。

    果然舒奉和家门前排了很长的队,要么是扎拉替人问话的,要么是亲自携着家里小郎来相看的。他觑见人人进门都带着贺寿的帖子和寿礼,自己个儿呢?他回头看了看,顿时觉得有些拿不出手。

    点翠累丝的钿子,赤金嵌宝几套头面。什么赵子昂的鹰唐寅的画,他怕不够,把养心殿阿玛玛法们留下的珍宝翻了个底儿朝天。

    好在老太太是经历过世故的人,虽然在深宫中作养久了,时常也将人情听在心上。老太太骄傲地抬起头,说你不要怕,“旁人有请帖子,咱们也有——我让荣王他奶奶把她的送给我了。一把年纪了,不兴出门乱跑。她既然那么中意崇秀,她上索家去不就好了!”

    不过深吸一口气,真好!人声鼎沸中是满满的世态人情。这里是她打小长到大的地方。

    她先前的人生,他从未来得及参与。这是第一次,他小心又忐忑,捧着一颗心,送到她面前。

    老太太带着他一路顺畅无比,由小厮接引着过了二门。庭院里一阵喧闹。太皇太后站在院子里头往四周看看,游廊、报厦、花厅,历历如是。

    这里是她的妹妹,生活了几乎一生的地方。

    花草葱茏,树木荫翠。肥猫天井胖丫头,郁郁葱葱,满是生活气。而正堂陈设古朴,正中央只放着一盆细叶寒兰,枝条舒展。

    据说他们家老大人从别人家回来,见了这样的盛况,惊讶之余觉得让人家这么排着队干等着很跌份子。索性把前院辟出来,借着为夫人办寿的热闹,摆起桌子唱上戏。

    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爱热闹,到了老了也是个老顽童。看的不是什么哀婉缠绵的戏,老大人爱热闹,这边孙大圣拿着金箍棒,那头鲁智深一支寄生草。人活一世不就是活一场热闹吗?颠簸半生了不受享受享,还图什么?

    老太太带着皇帝,轻车简从,虽然很看不惯这起子来搭媒拉线的人,但是没法子,公平竞争,天王老子来了也得老老实实拿号儿排队呀。

    小厮引着二人在席间坐了,皇帝居然还有些不太适应,七大姑八大姨可没人见过当今,他们都认为庙堂上的皇帝有长长的胡须,跟戏文上的唐明皇一样。所以看着眼前这个俊朗齐整的小后生,却打起做媒的主意。

    坐在旁边的亲戚和老太太搭话,轻轻牵扯她的袖子,笑着说,“我瞧您,怪眼熟!家住哪儿呀?”

    老太太语气平和,笑吟吟地说,“咱们是乡下人,住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说不清哪儿来。”

    “嗬哟!”一声炸雷似的声音从后头传来,平亲王提起袍子绕过人群就凑了上来,老太太瞪他一眼,他眨眨眼,瞬间回过味儿来,笑眯眯地勾搭着皇帝的肩,“这不罗家那大表哥么?怎么今儿想起来了?”

    皇帝哀怨地瞪他一眼,连忙打马虎眼,“来见见世面,见见世面。”

    那亲戚眯起眼,“可不只这么简单吧!”说着拉过坐在自己旁边的小后生,“这是我家小孙,难得,逢着个模样与他一样齐整的人呢!孩子在乡下读书,先生必然没有咱们家里好,不如改日来府上做做客,要是能一道结个伴,上塾里读书,学学文墨,以后也有出息些,不比一味埋头种田强,您说是不是?”

    皇帝打小就开始经筵,师从博学大儒,学的是修齐治平之术。小小年纪便通经史,骑马射猎,无所不通。老太太笑着应承下了,那亲戚上下打量了会子,又问,“小后生,拉得几力的弓哇?”

    皇帝默默说,“十力。”

    那亲戚便露出鄙夷的神色,伸出手掂量掂量,听得直摇头,“到底你们年轻小后生,爱夸海口。这可不好!咱们家拉到八力,人人见着都夸呢!你这小身板能拉十力?庄稼人扛惯了锄头,最是老实本分,可不兴乱说。”

    平亲王憋笑憋得肚子疼,其实他十二力的弓也拉过,只是没必要,又不是真的出去骑射,也只有上海子见蒙古台吉们,才逮着时机露上两手。

    老太太“嗨”了一声,“咱们庄稼人么,没见识,眼皮子浅。别说什么十力八力的,没听说过,一顿胡说罢了。”

    亲戚太太说不妨事,“往后多长长见识就好了。”

    彼此沉默片刻,亲戚太太又忍不住凑上来搭话,“小后生?做什么事业?定下亲没有?”

    皇帝不等太皇太后搭话,抬头挺胸说,“定下了。”

    亲戚太太不无惋惜,“我见你生得俊俏,还想把我娘家妹子介绍给你呢,没成想到底没这个缘分。命数如此,有什么办法?”

    老太太冷眼看着她,“您和这一门算得上亲戚,我也客客气气敬您一声姊妹。老姊妹,人这一辈子,说不准!谁荣谁辱,说句不大好听的,都是寻常事。逢着得意的时候,没必要眼高手低,有朝一日落魄了,招人笑话么?何必丢这个脸,您是说是不是?”

    那亲戚太太身边的女使冷哼一声,“谁要和乡下破落户认姊妹?你知道我们家什么门第?响当当的武肃伯!这位是武肃伯家太夫人,敕封的永宁郡太夫人!狗眼看人低的东西,给两分面子还蹬鼻子上脸?我呸!”

    平亲王震惊地看着她,觉得这位姐姐委实是勇气可嘉。

    老太太直犯迷糊,小声问,“封过吗?”

    皇帝含糊地想了想,“可能吧,一封一大把,封多了自己个儿也不记得了。”

    平亲王深表同情,“哥子,你真是活该。”

    轮着他们,老太太也不犯怵,大摇大摆牵着皇帝往里头屋子去。舒夫人客客气气地亲自出来迎,嘴里说着“礼数不周,有失远迎”,恁么稍稍抬起眼,吓得就要跪下请安,倒被皇帝一把扶住了,眼波慢回,十分羞怯,末了说了一句,“小婿给额捏道福了。”

    在场的诸位纷纷暗地里抹了把汗,就连端稳如太皇太后,也狠狠愣了一愣。万岁爷果真是万岁爷,说话办事都从不爱走寻常路。

    舒夫人属实有些尴尬,囫囵打个哈哈将几位迎到炕上坐,自己客客气气坐在下首,赔笑道:“真是我脸上有光,老祖宗与万岁驾临,咱们也跟着蓬荜生辉!”

    老太太被在院儿里冲两下冲狠了,索性开门见山,盘腿在炕上坐下,摆摆手,“别这么说,怪生分。论辈儿我是你大姨,管你叫一声外甥媳妇,咱们一家人甭说两家话。”

    女使送上茶,外头戏咿咿呀呀地唱,屋子里倒还干净雅致。舒夫人心里发慌,连忙解释,“这怎么敢。咱们也是承主子恩泽,才能风风光光办起这样热闹的寿宴,外子太不懂规矩,我常劝他不必这么热闹,竟还是没劝住。”

    垂手站在一旁的皇帝满脸真挚,说不碍的,“就该热闹,愈热闹愈好!是朕疏忽,不知道您的寿辰,”他十分殷勤地问,“您喜欢听什么式样的戏?明儿我把宫里戏班子传来,那腔调尚可,尽我一份心,为您助助兴。”

    舒夫人正要推拒,前头一阵响动,是几个哥儿来见驾了,又是好一阵磕头扶起,弄得皇帝胆战心惊很不好意思,想起她从前说过,要做他们家的女婿,这些叔叔伯伯兄弟们无一个不能不点头的。明明屋子里也不是很热,皇帝被他们这一番跪拜扶起弄得一脑门子汗,拿出他笼络权臣台吉们的手段,尝试与他们勾肩搭背,试图混入其中,把老太太弄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