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来意不明
在穿越界这个行业,李钦载无疑是占了垄断地位。 智商普通,二本学历,放在千年后,不过是人海里的一粒尘埃,但放在如今的大唐,便是独一无二,仅此一人。 所以不管李敬玄来甘井庄上任打着怎样的主意,李钦载的地位他永远取代不了。 甘井庄虽小,可它是李钦载的地盘,在他的地盘上,李敬玄翻不起风浪。 薛讷再三试探问了几次,主动提出要不要想个法子让李敬玄莫名其妙变成失踪人口,官府都查不出的那种,薛讷拍着胸脯保证可以做得天衣无缝。 李钦载拒绝了,李敬玄失踪有啥用,有本事你把皇后搞失踪了,我谢谢你八辈祖宗。 酒至半酣,薛讷有些醉意,但还是摇摇晃晃起身告辞。 薛少郎如今是有追求的人了,赚钱这件事只争朝夕。 李钦载将他送出门外,看着他在部曲的搀扶下骑上马,一行人消失在村口。 李钦载独自站在门外,悠悠叹了口气。 孩子长大了,成熟了,尽管薛讷可能不愿承认,但李钦载还是有一种老父亲的失落和欣慰的心理。 第二天,李钦载穿戴整齐,腋下夹着一本教材出门上课。 刚走出门外,迎面便遇到李素节。 李钦载一愣,然后叹道:“旷课也就罢了,旷了课居然还敢在先生面前晃悠,李素节,你怕是太久没挨鞭子,想念熟悉的挨抽滋味了吧?” 李素节眼皮一跳,急忙道:“先生,弟子没旷课,弟子刚从学堂悄悄出来,是想单独问问先生,昨日学堂新来一個名叫李敬玄的博士,先生可知否?” “知道,是皇后派来的,咋?” 李素节一惊:“皇后她……” 李钦载伸手狠狠敲了他一记瓜崩,道:“你的年纪不要想这么复杂的事,这不是你能掺和的。” 李素节揉着额头道:“先生,您以前在长安时可曾听闻李敬玄其人?” “所闻不多。” “李敬玄曾是父皇的侍读,后来因治学勤勉,博览群书,被父皇任以弘文馆学士,直到如今,李敬玄却一直不得升迁,先生可知何故?” “不知。” 李素节低声道:“李敬玄虽学问不凡,外表尔雅,可他生性冷峻,为人喜阔论而鄙实行,父皇对他心怀疑虑,故而一直未用。” 李钦载嗯了一声,道:“你刚才说了三句废话,我的忍耐已到极限,接下来如果你继续说废话,就莫怪我言之不预。” 李素节急忙陪笑道:“先生恕罪,那李敬玄昨日来了学堂后,便来拜访我等,嘴上说得客气,言语也颇为谦逊,可弟子几人总觉得不对味儿……” “啥意思?” “弟子等人出身不凡,家中父辈祖辈在朝中地位不低,李敬玄对我们客气是应该的,但他却连国子监的学子都刻意逢迎,未免有点过分了,先生,这货究竟来甘井庄干啥的?” 李钦载淡淡地道:“社会上的事少打听,你在这里是来求学的,不是跟别人斗心眼的,论斗心眼的道行,你们加在一起都不如李敬玄。” “滚去上课,不然鞭子伺候。” ………… 上午给学子们上课,李钦载开了新课程,求圆面积。 圆周率还是按前世的统一用法,取小数点后两位,公式列出来,条件给出来,很简单的课程。 学子们抓耳挠腮将条件数字代入公式,然后笨拙地算着圆面积。 两位数的乘除法终于算是能够熟练运用了,换上三位数的乘除法,他们又傻眼了。 没关系,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一关一关慢慢过,若实在是命背被妖怪炖了,换个唐僧从头开始便是。 等着学子们拿结果的时候,李钦载抬眼不经意一瞥,赫然发现课室的最后一排,李敬玄竟坐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纸笔,跟学子们一样咬牙切齿地算着。 李钦载眼睛眯了眯,也不打扰他。 下了课,学子们起身朝李钦载行礼,并异口同声拜谢先生授业。 学子们依次走出课室,李钦载垂头收拾书本时,李敬玄走了上来。 未语先行礼,李敬玄惭愧地表示不该出现在这里听课,未经李县伯允许,有偷师的嫌疑。 李钦载笑道:“没关系,我并无敝帚自珍的想法,李博士愿意学,我当然也愿意教,只要你能听懂。” 李敬玄惊喜道:“真的吗?下官冒昧,以后若有不懂之处,可否向李县伯请教?” 李钦载无所谓地道:“不懂当然可以问,不过我生性懒散,你最好不要问得太频繁。” 李素节这时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站到二人身旁,突然一脸天真烂漫地道。 “先生,我们都是正式拜了师,奉上束脩后,先生才教我们学问,名不正则言不顺,李博士若要学先生的学问,也要拜师吧?不然这无名无分的……有人说闲话就不好听了。” 李敬玄一滞,接着脸色迅速涨成了猪肝色。 这番话基本等于当面扇耳光了,在这个年代,知识版权不需要注册,但朝野皆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学别人的学问就要拜师,这就是规矩。 李素节这番话等于指着鼻子骂李敬玄无名无分偷窃知识,这是很严重的指责,很损个人名声的。 李素节充满恶意地朝他龇牙一笑。 李钦载却毫不犹豫一脚踹上李素节的屁股,指着门外道:“给我马不停蹄的滚。” 李素节嘿嘿一笑,瞬间消失。 李钦载朝李敬玄歉意地一笑:“孩子不懂事胡言乱语,李博士莫介意。” 李敬玄急忙行礼,愧然道:“是下官思虑不周,惭愧!四皇子没说错,名不正则言不顺,下官不该窃取李县伯的学问,以后绝不再犯。” “想听课随时可以听,不必拜师什么的,李博士年岁比我长,你若拜师委实是折煞我了。” 李钦载语气一顿,若有深意地道:“我并无别的心思,只希望腹中的微末学问能传于后世。若能用我这点学问为大唐社稷做些事情,于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