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在线阅读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69节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69节

    大臣们一看,除了陶俑外,还有许多用蒿草扎成的人形。

    用陶俑草人代替活人来殉葬?

    这……

    也许平民百姓能接受,因为他们也用得起草人。

    可贵族诸侯肯定不乐意的,陶俑和活人能比吗?

    这样是没有灵魂的!

    只有真正的人殉,才能在他们死后,灵魂追随主人去九幽之下服侍,让他们继续享受奢侈生活。

    陶俑能在九幽之下服侍自己穿衣吗?

    草人能在九幽之下于自己行乐吗?

    这时候的古人,还不懂手办的乐趣。

    惊愕之下,也有人细细思量起来。

    纣王创出陶俑、草人,废除人殉的决心毋庸置疑。

    那么,目的到底是什么?

    只是单纯的废除人殉,不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定有深意。

    商容曾司掌礼乐,比谁都清楚诸侯贵族钟鸣鼎食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场面。

    繁荣享乐的场景之下,躺满了庶民、奴隶的森森白骨。

    他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第89章 酒池

    商容清楚人殉的一切,甚至亲手操办过数次。

    诸侯死后所杀的殉葬者,多的数百,少的数十。

    贵族死后所杀的殉葬者,多的百余,少的数人。

    王族只多不少,幸好从武乙时王族每年都在减少人殉,不然数目累计起来相当恐怖。

    不过即使如此,八百路诸侯每一路累计起来,再加上的小贵族们,每年殉葬者的数目难以估量!

    甚至对大部分人而言,人牲可以少,因为那不是自己用的,而人殉只能多不能少,因为那才是服侍自己下九幽的。

    商容不由得留下冷汗。

    以前还不怎么觉得,现在仔细一想……

    每年会因为人殉减少多少人口?

    商容很快便想通透禁止人殉所带来的利益。

    纣王正在清剿尾大不掉的诸侯,一点点逼迫诸侯,那些诸侯终有一日会反叛。

    判断就会引发战争。

    而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自然是兵力。

    兵力从何而来?

    人口。

    朝歌地处中原,土地肥沃,足够养育巨量人口,然而如今在册的人口远没有到上限。

    以朝歌为中心,大商直属的范围地区总兵力虽多,但其实只比东西南北四大诸侯稍多一点。

    治下的人口数量,则与最繁荣的东伯侯治下相差无几。

    禁止人殉,那些得以生还的殉葬者,就可以作为种子,持续增长人口。

    这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增一减,这些得以活下来的殉葬者,如果进一步婚配,又会多出大量新生儿。

    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至于那些不愿意废除人殉的诸侯呢?

    不服纣王法令,肯定心有不臣。

    他们领地中的人口与大商直辖人口的差距就会因为人殉而日渐扩大。

    最终大商直属领地下的人口会远超这些诸侯,兵力自然也会增加,到时候哪怕诸侯孤注一掷发起叛乱,也能处理的游刃有余。

    而且纣王此举不仅能增长人口,还会被奴隶、婢妾感激,这些人的感激虽然没什么用,但却能一点点挽回撕毁盟约、侵犯诸侯利益所带来的恶名。

    商容的额头渐渐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

    这是多么长远的布局啊!一年、两年也许看不见效果,但十年、二十年后……

    无论诸侯遵不遵守这条新法令,都已经入套了!

    商容感叹万千,幸好自己了解纣王,七年不语,一鸣惊人。

    这样的君王怎么可能会平庸?

    武丁先王也就缄口不言三年而已!

    商容四下看了一眼,似乎没多少人像自己一样想的这般透彻。

    那个一向敢为人先的杨任,又有出言劝谏的意思。

    诶,路走窄了啊!

    商容悄悄走到杨任身后,轻轻对着他摇了摇头。

    杨任是诤臣,就是傻了点,可以提点一下。

    杨任看首相都来提醒自己了,也就按捺住劝谏的心思,默默观礼,陶俑都已经运到了,肯定劝不住。

    子受令近卫们将陶俑与草人埋入墓穴副坑,然后封墓。

    刚刚念完祭辞口干舌燥,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制作陶俑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有的计划。

    武王伐纣的一条理由,其实就有纣王不认真祭祀,拿陶俑凑合。

    挺好的,说明陶俑殉葬是被在这个时代被人不理解的事情。

    那些因此心存不满的诸侯,肯定会觉得纣王是个对他们薄恩寡幸的昏君,操劳一生镇守地方,死了却要面临无人下九幽随侍左右的结局。

    子受看了眼因为凑热闹而赶来的平民百姓们,他们眼中多多少少有着感激。

    不过不要紧,他收割昏庸值的主要对象是诸侯贵族,平民能收一点是一点,反正朝歌百姓因为殷郊、殷洪一顿青铜操作,早就感激涕零了。

    将墓穴封闭后,一切结束。

    子受很满意,已经可以着手布置下一个结算期的昏庸值了。

    回了朝歌,上九间殿,稍稍议论了朝事后,子受便提出大宴群臣。

    打了胜仗,又封了禅,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这是个多么好的理由。

    大臣们习惯性劝谏了两三句后,便同意了。

    胜仗也好,民心也好,总不能扫了兴。

    “甚好,既如此,众卿家今晚至酒池,不醉不归!”

    酒池?

    大臣们一愣,他们知道因为叛乱烧毁了部分皇宫,纣王令人修缮皇宫的同时,还兴建了一切其他建筑。

    但那些建筑宫殿之中,竟然有酒池?

    不少人皱起眉头。

    酒由粮食酿造而成,在这个粮产并不高的年代是奢侈品。

    寻常百姓家一年到头也喝不到几次,如果遇上粮食减产,就连祭祀时的用酒,都会用大量清水中和。

    而纣王却弄出了一个酒池?

    这得浪费多少粮食?

    百姓又该如何看待纣王?自己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缴纳的田赋,就这样糟蹋?

    有多少人每天连肚子都填不饱啊!

    不过群臣没有立即劝阻,纣王宏才伟略,应当不至于昏庸如此,说不定另有深意?

    反正他们猜不透,纣王的行为总是出乎意料,却每每有惊人的结果。

    崇侯虎与商容摩挲着下巴,同样皱眉。

    他们也没能猜出纣王造酒池的用意。

    不过他们相信,那位英明的君王绝不是贪图享乐,晚上去了酒池,一看便知。

    似杨任等诤臣,也是同样想法,如果酒池真的只是为了个人私欲,说什么也要当场把酒池给填平了。

    当晚,子受乘驾与百官往宫中酒池而去。

    为了防止被史书坑,他早在下令开凿酒池前,就调查过。

    结果发现以酒为池在这个年代还真不算什么事,早在部落时期,人们以群居为主,聚在一起吃喝,酒出现后,就有了群饮之风,而当时饮水,则是在地上凿坑,寻着天然水源并直接用手捧着喝。

    因此,渐渐演变成凿地盛酒,群聚而饮,成了一种习俗。

    也就是说,以酒为池其实只是因为群饮的人数多了,“汙尊而抔饮”的小坑满足不了人数需求,在旧俗的基础上,将小坑凿大而已,并非什么前所未有的奢靡享乐新方法。

    不过子受还是决定修建酒池。

    池是正常操作,可酒呢?

    粮食酿酒已经很困难了,何况是灌满整个池子的酒?

    兑水肯定是不行,那是欺君!

    如此珍贵的酒,倒在池子里,一次宴饮喝不完,剩下的可不就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