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团进京
一直到出了文华殿,看着俞士悦朝他告辞回了内阁,胡老大人才皱起眉头,朝着宫门外走去。 回想起刚刚在殿中,天子轻描淡写的话,胡老大人总觉得有哪不对头,他在这个时候开口提起春猎太上皇是否驾临之事,自然是觉得天子是会答应的。 但是,这似乎也太顺利了些。 按照胡濙的预想和他这段时间来的所见,天子理应是推脱一番,然后经过胡老大人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最后“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这般轻轻巧巧的就答应了下来,未免有些反常。 难道说,是他遗漏了什么? 出了宫门,上轿回到礼部衙门,胡老大人罕见的没有回府的念头,而是明日沏上了一壶上好的春茶,坐在案旁一边品茶,一边细细的思索着。 然而,他还没想清楚,外头便有脚步声传来。 “大宗伯,宫中有人到了外头,说是有旨意到!” 旨意? 胡濙眨了眨眼睛,低头看了看眼前已经朱批的奏疏,春猎的仪注天子都已经准了,还会有什么旨意。 不过无论如何,既然有旨意到,自然不可怠慢,于是,胡濙立刻让人摆设香案,准备接旨的事宜,他自己则是搁下茶盏,带着礼部的几个官员来到前厅接待天使。 然而,还未进门,他便见到了一张不算熟悉的面孔。 身着蟒衣,内宦打扮,头发花白,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太监。 但是,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阮公公,你怎么过来了?” 胡濙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但是,还是开口问道。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南宫总管太监,阮浪! 阮浪转过身来,先是客气的拱了拱手,道。 “大宗伯,太上皇有旨意给礼部,请大宗伯接旨!” 话音落下,跟着胡濙过来的一干礼部官员,顿时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就连胡濙也感到一阵意外。 但是,看了看阮浪身后的锦盒,他到底没有多问,只是和阮浪又寒暄了两句,待香案等物陈设之后,众人来到厅前。 阮浪朝着胡濙欠了欠身,随后,从一旁的锦盒当中拿出一份龙纹黄绢,举过头顶,道。 “太上皇圣旨到,礼部接旨。” “臣礼部尚书胡濙,恭聆圣旨。” 胡濙带着一帮礼部的官员,稳稳的拜倒在地,一丝不苟的行礼,道。 于是,阮浪展开黄绢,读道。 “太上皇帝制曰:朕闻春猎为国之大典,朝廷盛事,朕久归南宫,静极思动,欲一观春猎演武,着命礼部善加准备,钦此!” 这份圣旨不算长,但是,读完之后,底下的一干礼部官员,却不由感到一阵惊疑不定。 要知道,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该算是太上皇归朝以来,除了那份颁行天下的诏书外,第一次下诏给朝臣。 要不要接? 或者换句话说,能不能接? 要知道,当初太上皇归朝时便已经明言,退居南宫,不预政务,如今这道圣旨,虽然不算是干预政务,但是,到底是正经的下旨给朝廷衙门的,所以…… 因有圣旨在前,礼部的一干官员们不敢议论,只能相互交换眼神,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最前头胡濙的身上。 胡大宗伯此刻也是紧皱眉头,不过,他倒不是在纠结要不要接旨,而是想起了自己刚刚出宫时的疑惑。 沉吟片刻,胡濙没有直接伸手接旨,而是开口问道。 “阮公公,老夫斗胆发问,这份圣旨,可送了司礼监用印?” 阮浪听了之后,脸色亦是有些不大好看,不过所幸,他在过来之前,便已经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 于是,只是片刻,阮浪脸上便重新浮起笑容,他手捧着圣旨,送到胡濙的面前,笑着道。 “司礼监是为皇上用印,这诏旨是太上皇所下,自然不必送司礼监,按太上皇的吩咐,咱家去了一趟礼科,留了个副本,便直接往礼部来了,咱家还要急着回南宫复命,大宗伯勿要耽搁,赶快接旨吧。” 这么说来,就是过了六科,但是没有经过天子了。 从流程上来讲,圣旨用了宝印,又有六科的副署,便有了效力,无论是天子的圣旨,还是太上皇的圣旨,抑或是皇太后的懿旨都是如此。 但是,大明的六科,又和隋唐的门下省有所不同,门下省所掌封驳之权,上谏天子,下劾尚书省,是为三省之重,但是大明的六科给事中,虽然同样有封驳之权,但是,限制却极为严重。 六科通常情况下,对下不对上,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说的直白些,六科都察院御史的职权相似,主要职责在监察朝廷百官,日常副署天子批奏下来的奏疏,抄而颁行。 他们的封驳之权,更多体现在对各种普通政务上的补阙拾遗,而非是对圣旨的封还。 隋唐的门下省和六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门下省负责审议,其长官侍中是正经的宰相,权柄极重,门下的封驳,可以是侍中觉得这件政务处置的不妥当而直接封驳。 但是,六科对上的封驳,则是照章办事,倾向于复核流程上是否有疏失,书写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符合礼制。 至于这件政务是否合理,具体处置的是否得当,并不属于六科的职权范围之内。 所以,只要这份圣旨并没有流程上的失误和礼法上的冲突,理论上来说,六科是必须要予以副署的。 当然,某些极特殊的情况下,满朝皆反对某些旨意的时候,六科可能会拖延时间,不肯副署,但是,封还之事,若无明确具体,可依制的理由,是决不可动用的。 因此,太上皇的这道圣旨,能过六科很正常,这份圣旨既没有违背礼制,也没有其他流程上的疏失,到了六科,自然会有礼科的官员副署。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人感到意外了,因为,即便六科不能拒绝这份圣旨,可稍加拖延总是能够做得到的。 然而,这份圣旨来的这么快,只能说明,旨意到了礼科之后,负责的给事中用最快的速度给副署了。 想清楚了这些,底下的一干礼部官员,更是再也压不住心中的躁动,原本只是眼神的交流,此刻已变成了低低的一片议论之声。 这场面,让哪怕是已经有所准备的阮浪,也有些感觉面子上挂不住,于是,他神色微冷,口气也沉了下来,道。 “怎么,大宗伯要抗旨吗?” 场面顿时变得有些紧张,底下的官员们一下子都静了下来,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纷纷望着胡濙。 然而,这个时候,所有人注视中心的胡大宗伯,却一副如梦方醒的样子,笑了笑,道。 “阮公公说笑了,太上皇圣旨,礼部岂敢违抗,只不过,是老夫年岁大了,精力不济,反应迟滞,没来得及立刻接旨而已。” 说罢,胡濙倒是干脆利落,没怎么犹豫,俯首一叩,道。 “臣礼部尚书胡濙接旨!” 随即,他将圣旨从阮浪手中接过,展开看了一下,确定无误后,便转递到了自己身后的香案上。 眼瞧着胡濙没有任何异议,就顺利的将旨意接了,阮浪心下也松了口气,又寒暄了两句,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歉意,便匆匆离去的。 胡濙面带笑容,一直目送着阮浪离开了礼部的大门,等他的身影一消失,这位老大人脸上的笑容便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思之色。 见此状况,众人也不敢多问,在侍郎的示意下,各自行礼之后,便下去忙自己的事了。 而胡濙则是在外头立了片刻,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重重的叹了口气,捧着圣旨便转身回了公房。 …………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的悬在头顶,但是,毕竟是春天,阳光虽然有些刺眼,但却并不炙热,反而让人感到十分和煦。 永定门外,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一字排开,似乎是在迎接着什么人,然而和平素的仪仗不同的是,这支仪仗皆是由官军组成,军容齐整,个个身姿挺拔,披甲执枪。 正前头是几个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各个都低着头,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忍不住偷偷的抬头打量。 在队伍的最前方,原本应该是主管四夷事务的鸿胪寺少卿掌鸿胪寺事齐政,只能屈居于右侧。 左侧之人身着绯红官袍,但是年纪却不大,正是如今的兵部侍郎李实。 至于居中之人,身着大红色麒麟补服,面容苍老,腰间悬着一柄仪剑,身若青松,赫然便是昌平侯杨洪! 远处,一队人马由远及近,便有两个兵士来报。 “启禀侯爷,瓦剌使团,已至城外五里处。” 于是,众人整容肃立,但是,一旁的李实却不由皱了眉头,道。 “杨侯,我等待瓦剌使团,自是以礼,但是,对方却着实傲慢,这个时辰,可比说好的,要晚了整整一炷香,他们进京朝拜,还敢如此拖延怠慢,简直是不将我大明放在眼中!” 一旁的齐政听着,便觉得心里一阵无语。 这不是他要替瓦剌使团说话,而是迎接使团这种事情,本就是個磨性子的过程,毕竟这一路上,走的快了慢了,哪有那么准时的,早点晚点都是常事。 别说是晚了一炷香了,就是晚上两三个时辰的,齐大人都见过,要是真的把时辰卡的那么死,四夷使团个个都是对大明不敬。 但是,更让齐政无语的是,李实说完,前头的杨洪,竟然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 “不错,此番瓦剌使团擅自做主,提前入京朝拜,本就不妥,但是他们不思早日赶到向陛下请罪,反而还迟滞怠慢,实在是可恶,齐大人,你说呢?” 我…… 齐大人张了张口,话到嘴边,说出来的却是。 “杨侯和李侍郎所言有理,塞外虏贼,不识礼数,诚然蛮夷也!” 从职业素养来说,这明显不是一个鸿胪寺少卿该说的话,但是,从理性上来说,齐大人还是很懂得看眼色的。 早在数日之前,鸿胪寺就接到了旨意,此次接待瓦剌使团,一应事务由昌平侯杨洪负责,兵部和鸿胪寺协助。 于是,原本主管此事的齐大人,不得不亲自跑到昌平侯府,询问杨洪迎接的事宜安排。 结果,这位老侯爷大手一挥,直接说不用他管了,到了日子一块去城门迎接便是。 可谁曾想,今天到了城门外一看,老侯爷来是来了,可他带来的人根本就不是迎接的官员和伶人,而是一队精兵。 这架势,知道的是迎接使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出征大仗呢! 紧接着,兵部也派了人过来,自然,以于少保的身份,是不可能来的,倒不是说于谦的身份比杨洪尊贵,而是区区一个使团,还不至于劳动这两位同时出面。 不过,兵部为了表示重视,也的确派了大员前来,兵部侍郎李实! 对于京中旳大员,齐政多多少少也是有所了解的,这位李侍郎,当初之所以崭露头角,受到朝廷重用,就是因为他跟着大明的使团出使瓦剌,成功迎回了太上皇。 现如今,使团在瓦剌的经历,早已经在朝堂上传开了。 所以,理所当然的,李侍郎在也先的中军大帐面前,明目张胆的对也先说要替定襄侯郭登传话,问他“可还记得故人长刀”的英勇事迹,也早就被朝堂上下所熟知。 显而易见的,这位李侍郎,在对待瓦剌的态度上,持的是十分强硬的态度。 这么一个戍守边关多年的重将,加上一个对瓦剌毫无好感,敢在敌营威胁也先的文臣,这两个人过来迎接使团? 齐大人合理怀疑,天子是不是想,就在这城门口找个理由,把瓦剌使团给就地灭了! 心中腹诽了几句,远处的队伍已然走近,在城门口站定,骑着马的瓦剌贵族明显对眼前的场面感到一阵意外,连忙下马,道。 “瓦剌使臣纳哈出,奉我太师之命,前来朝见大皇帝陛下!” 说着话,这个高大的蒙古汉子,双手抚胸行了一礼,显然也是认得自己眼前的人的。 随着纳哈出俯下身子,跟着他一起来的整个使团,也都纷纷下马,抚胸为礼,全无一年多以前瓦剌在大明面前的跋扈之色,显得卑谦的很。 然而,面对瓦剌使团的这种姿态,杨洪的脸色却没有丝毫的波动,甚至于,他理都没理眼前的纳哈出,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使团中间,一个普通打扮的蒙古汉子身上,道。 “孛都,你既来了,不出来与一见吗?”月麒麟的皇兄何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