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一十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一百一十

    问:《周易》第四十五篇《萃》文讲述了什么?

    答:为君子讲述劳苦勤政,及常存忧患意识的政治道理。

    《萃》篇原文是:

    “()萃:亨。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大吉,无咎。萃在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赍咨涕泆,无咎。”

    《萃》文论述的意思是:

    “劳苦勤政,通达顺利。

    君王凭借宗庙礼仪,利于贤德之人的会聚,亨通,有利于未来;即使用牛做祭品进行宗庙礼仪活动,是正当的,有利社会向前发展。若爱心不能坚持始终,将起纷乱和忧虑。若是发号施令一定遭受讥笑与耻辱。不要担忧,坚定爱民信念向前,就没有害咎。做好表率,没有咎害。有了爱,才有利于四时之祭。若只会忧虑叹息,能有什么利益可得呢?要有作为的向前,没有咎害,只有受到一些磨砺而已。迎得大的吉祥,是没有过失所得到的。在位能劳苦勤政,没有害咎;不失掉爱,自始至终应作为坚守正道为准则,灾祸就不会发生。忧虑叹息得落泪流涕,常存忧患意识,没有害咎。”

    “萃”:聚集。又通“悴”:劳苦。此篇里当劳苦讲,指在位者应劳苦勤政。

    《萃》是讲述王者之道,王要勤劳忧思,既要勤政,又要把爱民作为根本,才不会有过失与灾祸。这无疑是先儒倡导的民本思想,再次说明儒学是《周易》作者创立的,而非是孔子创立。而本篇提到的“王假有庙”里的“庙”,反映了西周的宗庙文化。西周的宗庙祭祀,是最重要的礼仪。《仪礼》里有种种等级严格,程序繁琐的规定。宗庙祭祀非常隆重,场面盛大。周王主祭,诸侯助祭,济济多士分列,一切按部就班,响声沉重的镛钟,整齐舒缓的舞容,萧管编钟齐鸣,烟香缭绕烛光通明,人人肃穆无声。只有低沉凝练的歌声,祈祷祖先神明的福佑。《诗》里的“周颂”三十一篇,多数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如《清庙》、《维天之命》、《武》、《贲》、《我浆》等,都是祭祀文王的祭祷乐诗。我们知道了西周的宗庙礼仪,不难理解《周易》里说的“王假有庙”的道理了。让统治者凭借对宗庙祭祀礼仪的活动,来进行教化与聚拢人心,但更要体现在爱民这一宗旨与原则的基础上。而这里的宗庙活动,如同现在的国家,举行建国庆典那样,即使花费很多财力,目的是激励人民爱国与团结一心。

    总之,《萃》文是讲述在位者能劳苦勤政,没有害咎;不失掉爱民,自始至终应作为坚守的准则,灾祸就不会发生。并忧虑叹息得落泪流涕,而常存这种忧患意识,才没有害咎的政治道理。

    《大象传》由《萃》而阐发出:“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这意思是:“君子由此领悟要修备兵器,以防备意外事情的发生。”这《大象传》阐发的虽属政治理论,但是通过《周易》文而发出的思想内涵,却与《周易》文章文不对题,即《大象传》说的话跟《萃》文的话题不相干。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