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斗命在线阅读 - 第411章 高产

第411章 高产

    “嗯,不错不错,陈肖的麦子,的确比别的麦子更高产,这一把麦子,朕能清晰的感觉到,要比以往的麦子重了许多。”

    “太子,朕老了,身体不适,你来帮朕,多割一些麦子来!”

    皇帝似乎对这些高呼声,早已习以为常,脸上虽然挂满了笑容,但更多的是因为麦子的高产。

    皇帝手里的麦子,跟皇帝往年割的数量差不多,但是重量方面,皇帝明显的感觉到重了很多,这就是高产的象征。

    不过,皇帝割完了麦子,却没有立刻让文武百官们下地割麦子,而是单独的让太子李长平,接过皇帝手中的金镰刀,下地去多割一些麦子来!

    “儿臣遵旨!”

    尽管李长平早就知道了这一茬,但是当皇帝亲手把金镰刀交给李长平的时候,李长平还是激动的浑身颤抖。

    这一幕,让同行而来的李长生看在了眼里,眼珠子都红了。

    而文武百官,看到这样的一幕,心中也是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间,皇帝已经如此看重太子了么?

    李长平接过金镰刀,然后学着皇帝之前的样子,整理好衣服,缓缓走进麦田里,弯腰伸手抓起一把麦子,轻松的用金镰刀把麦子从根部割下,然后返回麦田边上。

    李长平割麦子,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皇帝虽然让李长平多割一些,但是李长平不能真的多割,比如皇帝只割了一把麦子,李长平最多也只能割一把麦子,不然就是僭越。

    但是,虽然只是一把麦子,但是李长平割的数量,又不能比皇帝少了,数量上,要更多一些,不然就是代表李长平能力不行,还比不上年老的皇帝,如何能够继承皇位?

    因此,李长平只能割一把麦子,但是这一把麦子,要比皇帝的多才行。

    “金刀割金麦,来年必发财,恭喜太子!来年我大唐国,必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为李长平是手持金镰刀割麦子的,所以文武百官们,在李长平上来后,又一次弯腰高呼,礼节居然和刚才的皇帝一样。

    “嗯,不错,太子割的麦子,比朕刚才割的麦子,产量更高,看来来年必定能够大丰收,各位爱卿,你们平日里在朝为官,甚少体恤百姓,今日,就一同进入麦田,割一割麦子吧!”

    皇帝看了一眼李长平割的麦子,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让其他的文武百官们,开始下地割麦子。

    然后一瞬间,禁卫军们,不知道从哪里抬出来几个大竹篓,里面装满了镰刀,开始分发给文武百官,就连陈肖都分到了一把。

    陈肖可是真正干过农活的人的,因此接过镰刀,一点也不含糊,稍微整理了一下官袍,就跟着其他官员下地割麦子了。

    或许是在皇上面前下地割麦子,割的多了,会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反正陈肖看见,这些文武百官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抢割麦子,没两下的功夫,就把一亩地的麦子给割完了,陈肖即便手脚再快,在上百人之中,也只不过是割了三把麦子而已。

    当然了,这主要是陈肖不想跟这些人抢罢了。

    “好了,高师,让人准备一下,准备把麦子脱穗,朕要看看,这这一亩地的麦子,能有多少!”

    完成了割麦子的仪式,后面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称重了,不过称重之前,需要先把麦子脱穗。

    麦子这种东西,并不需要阳光暴晒,甚至如果麦子收的晚了,麦子还会自动脱壳掉在田地里,因此,哪怕是刚收割的麦子,也能进行脱穗称重。

    “是,皇上!”

    给麦子脱穗,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皇帝亲自来做,而是找来了专门在皇庄里干活的佃户,只不过是当着皇帝面完成罢了。

    一亩地的麦子,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在几个佃户同时开工的情况下,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全部脱穗完毕了。

    虽然还没脱壳,形成大米,但是依旧可以进行称重了。

    皇庄里,也早就准备好了称重的大秤和米斗,在皇帝亲自的主持下进行称重,结果得到的数量,让皇帝大为震惊,居然达到了三千斤之多。

    虽然还没脱壳,米壳也会占据一些分量,并且这种新米水份会有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到最后,也能得到两千四五百斤以上的大米,其产量,绝对比以往的麦子产量高出了数倍不止。

    要知道,以前种的麦子和水稻加起来,一亩地一年也才一千斤左右,这还是丰收季节的好土地的刷量,如果差一点的地,或着当年雨水不佳,可能只有七八百斤,八九百斤。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不要觉得不可能,陈肖可是农学院毕业的,对于地里能产出多少粮食,最是清楚不过。

    在陈肖上学的时候,书本中明确记载了,中国古代,战国前期,一亩地的年产量,只有21世纪的两百斤出头。

    到了战国后期,增加了种植品种,一亩地的年产量,也才不到两百五十斤。

    到了汉代,产量有些提高,但是也仅仅只有250到300斤之间。

    到了唐代,亩产再一次提高,但是依旧没有超过350斤。

    到了宋代,产量再一次提高,但是依旧没有超过400斤。

    而直到新中国解放前,良田的水稻亩产,也才500斤左右,就算再加上麦子,一亩地年产也就一千斤左右。

    产量达到两千五百斤的麦子,在这种时代,绝对是无上神器。

    “哈哈哈,两千多斤的麦子,四五千斤的稻子,以后我大唐国,将再无饿死之民,哈哈哈。”

    皇帝亲自检验过麦子的重量,发现真的有连壳三千斤之后,直接没忍住仰天大笑。

    唐国因为地理位置问题,九州之地,几乎都可以种植一年两季,水稻麦子都能种,如果用陈肖的麦子和水稻进行耕种,那唐国的粮食亩产,将会达到六七千斤,足足是之前的六七倍。

    粮食产量提升了六七倍,老百姓们,还会饿死么?

    陈肖之前在白杨树村的时候,算过一笔账,按照以前的收成,加上佃户们要上交给陈家的田租,最后算下来,在不考虑交税的情况下,一户人家,一年租二十亩地,也就收成四五千斤的粮食。

    而且,当时一户人家,上有老,下有小,七八口人,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天的口粮,只有两斤左右。

    如果粮食产量提升了六七倍,即便田租比例同倍提升,白杨树村的百姓,一天的口粮,也能从两斤,提升到十几斤。

    这样的口粮,如何还能饿死人?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唐国将再无饿死之民。”

    皇帝高兴,文武百官们也在高兴,他们高兴,倒不是说百姓们饿不死了,而是他们也将受到利益。

    第一,粮食高产,天下将再无饥荒,他们这些官员,将再也不用去考虑那里会不会出现饥荒,然后饿死了多少人,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政绩。

    第二,粮食高产,他们这些官员的家里,也有无数的粮田,也能提升产量,也能增加收益,为何不高兴呢?空白贴纸的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