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末,没有三国在线阅读 - 第237章 淮浦县令

第237章 淮浦县令

    “大小各有用处。”鲁肃行过礼后,陪着刘元往回走:“张将军送来的战马,主公可要骑行?”

    “不必。咱们不入城,就在这寨中用些饭食即可。”

    “喏。”鲁肃赶紧唤来亲兵交代了一番。没走多会儿,就到了水师的大营。

    “吴郡的战船和士卒,本州已安排承渊带来了。要尽快的完成整编,随你前往柴桑。”刘元端起刚刚倒好的茶水,说完便轻啜了一口。

    “主公是要南移?那广陵和秣陵两地水寨,可要弃之?”

    “不必。”刘元看着鲁肃,摆了摆手:“彭蠡湖一带,承渊最是熟悉。水师扩至五万,应该还是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但不知主公是何打算?如果不是对荆州动手,属下以为还是不要驻军过多。”

    到底还是年轻人,丁奉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

    “哦?”刘元未觉不妥,倒是颇有兴趣的问道:“承渊,你说说缘由。”

    “主公。属下只是担心,若在彭蠡湖驻军过多,会引起荆州军的格外重视。对于我军以后的布局,达不到出其不意之效。”

    丁奉简单的说了下,鲁肃也颇感赞同的点了点头。但刘元却只是笑了笑:“咱们青州水师的威名,已经被子敬打出去了。不仅荆州会关注,益州方面也不会毫不知情。”

    刘元顿了顿,接着说道:“驻军柴桑,本身就是一种奇效。子敬和承渊不知吗?”

    丁奉闻之一愣。鲁肃却陷入了沉思。刘元也不着急,端起茶杯兀自呷了数口。

    “主公故意将水师布置于柴桑一带。莫不是要让荆州紧张,而且是一直在紧张之中?”鲁肃想来想去,试探着说道。

    “哈哈。承渊,看来还是子敬更胜一筹啊。”刘元哈哈大笑,看了看丁奉继续说道:“本州就是要让荆州紧张起来。只有在紧张的状态下,才更容易出错。”

    “主公。若荆州不出错呢?”

    “那也无妨啊。反正水师驻军哪里都是一样,又没什么损失。”

    “哦。属下明白了。”丁奉随即了然,当即抱拳说道。

    三人闲聊了一会儿,饭菜就端了上来。刘元吃过饭在广陵歇息了一晚。于第二天一早,匆匆上路出发了。

    谁知刚过了东阳的之后,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刘元催促众人提速,终于赶在天黑之前来到了淮浦城。

    百余匹战马气势汹汹,守城门的县兵如临大敌。直到刘元亮明身份,才匆忙赶去县衙通报。

    “主公。您就是脾气太好,这大冷天的还在这等。”赵虎嘀咕着说道。

    “这是他们的职责。”刘元瞪了一眼赵虎:“很冷吗?咱们的棉袄都是摆设啊?”

    “嘿嘿,一点也不冷。”赵虎咧嘴一笑,还不忘挺了下胸膛。

    “老实呆着。”

    自从有了棉花,刘元总算无惧冬日出行了。而并州之地也因为种植棉花,已由苦寒之地变为富庶之乡。

    没过多久,县令便跟随县兵小跑而来。快到刘元身前时,一个不注意摔倒在了雪地上。

    典韦见状哈哈大笑。刘元没好气的也瞪了他一眼,随即翻身下马,迎了上去。

    “您真的是青州牧大人?”县令在一名衙役的搀扶下爬起。见刘元迎了上来,连忙施礼问道。

    “如假包换。”刘元倒是真不想惊动地方。不过这雪下的太大,一时半会也停不了。不进城估计会很难熬。

    “属下淮浦县令严畯,见过青州牧大人。”严畯长揖一礼,算是认可了刘元的身份。

    并非所有官吏,都是以主公相称。这一点还不如青州兵,从上到下无一不是口称主公。

    “严县令,你是要本州继续淋着雪吗?”刘元笑着说道,严畯也跟着尴尬的笑了。随即在头前带路,将刘元引到了县衙之中。

    “大人。这县衙之地有些简陋寒酸,您凑合下。属下这就安排人弄些热菜热饭。”

    “嗯。简单些就行。这饭食的费用,本州会令人与你结算。”

    刘元说着,再度打量了一下严峻。三十多岁的模样,身材清瘦却不显的羸弱。官服虽然有些陈旧,却也是干净整洁。除了因为摔倒沾染的一些泥水。

    “大人不必客气。属下虽然无甚家资,但这餐饭食,还是掏的起的。”赶紧说完,随即唤来衙役前去弄饭。

    “这是规矩,坐吧。”进入县衙之后,亲兵们都在有条不紊的忙活着。赵虎甚至安排人烧些炭火,以供刘元的房间取暖。

    严畯依言坐了下来。刘元随即开口问道:“听口音,严县令应是徐州人氏?”

    “回大人,属下正是徐州彭超人。”严畯正待起身搭话,刘元压手示意其坐下即可。

    “徐州出人才啊。”刘元感叹了一句。此番奔着这个方向,便是想见一见陈登。其父陈珪已经出任下邳郡丞,但荀彧和刘淙两任徐州牧相邀,陈登却始终托病不出。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严县令可有表字?”

    “回大人,属下表字曼才。”

    刘元点点头,心里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什么。毕竟这东汉之末乃至后来三国归晋,在史书留下点墨者足有数百。除了耳熟能详的,刘元的确记不住太多。

    “曼才既然是彭城人氏,当对陈元龙有所了解吧?”

    “元龙自幼便聪慧好学,少时更有扶世济民之抱负。其性格沉稳安静,学识渊博。智计谋略更是令人自叹弗如。”

    说起陈登,严畯如数家珍。这一点倒是令刘元颇为意外。

    “曼才莫非与元龙相识?”

    “回大人。属下少年之时便认识元龙,只因游学之故,倒是多年不曾见过。前番元龙回到淮浦养病,属下才得以探望相见。”

    “哦?陈元龙病了?还在这淮浦城中?”

    刘元颇感意外。但想想得知陈登在彭城的消息,已是两月之前。若真是生病休养,倒也不是不可能。

    “回大人,正是。元龙如今病情日益加重,疾医找过良多,却诊不出所以然来。”

    “这么严重?”刘元一怔,看来陈登倒不是托病,而是真的重病在身啊。牛排煎着吃的汉末,没有三国